第65章 大宋宫廷贡米:辉县香稻(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anxiang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赵令畤耸耸肩,说道:“我等农人,就是要敢于尝试各种方法,不要拘泥于常识。我认为各种垃圾、各种动物粪便,都可以作为肥料的原料。毕竟这些东西都是地里长出来的,通过发酵处理后再回归地里,理应也能长出庄稼或作物来。无非是我们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而已。”

邓御夫捋着胡须,点头说道:“你说的有些道理。”

赵令畤又指了指田间的那些妇人和小孩,说道:“看到这么多人吗?我们可以把他们组织成一支夜香队,负责收集城中的所有垃圾和粪便。这样我们就有更多的原料来进行肥料的配比试验了。就算失败了,也无非就是损失一些人力和钱粮而已。”

邓御夫叹了口气,说道:“要是我们能多一些农学人才就好了!”

赵令畤笑笑说:“人才嘛,总是可以培养的。我们可以去苗圃匠人那里挖掘一些有潜力的年轻人。过段时间我打算建一所农学堂,专门培养农学人才。当然啦,关键是要有愿意学习农学的学生才行啊。”

邓御夫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公子,您打算何时开始建设农学堂?我愿意回家乡一趟,去招揽一批有志于农学的学童过来。”

赵令畤尴尬地笑了笑,摸了摸鼻子道:“这个嘛,其实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我想,这个月应该可以开始吧。对了,说到农学,我觉得草木灰对作物的生长也是有一定作用的。”

邓御夫听到赵令畤提到这个月,眼睛顿时一亮:“好!我这就修书一封,让族中送些学童过来。至于草木灰的作用,让苗圃匠人去研究。”

赵令畤见邓御夫如此热心,心中有些过意不去,于是插话道:“邓兄,其实我们现在还是应该先专注于肥料的研究。农学堂的事,可以稍后再议。”

邓御夫摆摆手,不以为意地说:“肥料的事是小事,调集一些苗圃匠人,肯定能够研究出来。农学堂才是我们当前的要紧事。”

赵令畤见邓御夫如此坚持,知道再岔不开话题,于是实话实说道:“邓兄,其实我想先建设一片育苗暖房,作为作物研究室。等玻璃造出来之后,再考虑建设农学堂的事。”

邓御夫闻言,眉头一皱,有些不满地看着赵令畤:“公子,您这是在戏耍我吗?您之前不是说要建农学堂的吗?”

赵令畤见邓御夫有些生气,连忙解释道:“邓先生误会了。作物暖房可以作为作物研究室,为我们提供更稳定的环境来研究肥料和作物生长。”

邓御夫听了赵令畤的解释,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但仍然有些疑惑地问道:“那农学堂的建设就不能同时进行吗?”

赵令畤叹了口气,解释道:“邓先生,我们人手不足啊!要建的东西太多了。无力同时进行农学堂和暖房的建设。再者,只要有学童愿意学农学,即使没有农学堂,我们也可以进行教学。不是吗?”

邓御夫听了赵令畤的解释,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捋了捋胡须说道:“公子所言有理。还望公子不忘初心,继续加大农学的研究。我来到颍州,也是因为你对农学的热情和执着。”

赵令畤见邓御夫的态度有所缓和,也松了一口气,笑道:“邓先生放心,我一直在为农学的建设做准备。只是现在人手不足,需要等到玻璃制造出来之后,再开始建设。”

邓御夫轻轻捋了捋颌下的胡须,微笑着对赵令畤说道:“公子言之有理,期望我们能为大宋百姓共创一番不一样的农业。”

赵令畤撇了撇嘴,嘴角微扬,露出一丝得意之色:“邓先生,你这说的!好似我没投资农事样的!你可知这试验田和试验林地,我们投资开垦了多少亩,你可曾算过?”

邓御夫胸有成竹地回答道:“目前,实验田已有360亩,实验林地则达到了288亩。林地的面积几乎要与田地面积相媲美了,不知公子种这么多漆树和桐树干嘛?”

赵令畤语重心长的说:“是为了防风固土。你看那黄河,因为两岸的树木和草地被砍伐殆尽,导致泥沙大量流入河中,形成了如今这般汹涌澎湃的黄河。若我们不及时预防,后果不堪设想。”

邓御夫听后,面色凝重地问道:“当真如此?其中的原因真的如你所言?”

赵令畤不以为然的摇了摇头,说道:“去翻翻史料和地方志,便可一探究竟。你看看宋之前,黄河是否如此泛滥成灾?”

邓御夫轻轻低下头,一边捋着胡须,一边沉思着回答道:“若真如此,那又该如何治理呢?”他的家乡就在黄河之滨,对于这条养育了无数儿女的母亲河,他既怀有深深的热爱,又对其带来的灾难感到痛心疾首。

赵令畤似乎并不想在这个话题上过多纠缠,他岔开话题问道:“黄河治理不是我们现在应该考虑的,等今后有实力再说吧。对了,邓先生,你听说过辉县香稻吗?”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些许好奇与期待。

邓御夫点了点头,说道:“辉县香稻,那可是大宋宫廷的贡品,产于豫北太行山一带,其香气扑鼻,口感独特,深受皇室喜爱。”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辉县香稻的赞誉与向往。

赵令畤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小声说道:“邓先生,你有没有熟人能搞点种子过来研究研究?”

邓御夫沉吟片刻,说道:“我可以托人去找找看,为何不种植占城稻呢?它的产量高,适应性强。”

赵令畤摆了摆手,说道:“占城稻虽然好,但它是南方稻种,而辉县香稻则是太行山一带的稻种,相比之下,辉县香稻更适合我们的环境种植。而且,作为贡品,辉县香稻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不愁无人高价采购。”

邓御夫听后,依然有些不以为然地说道:“我大宋水稻品种繁多,有宜稻、冬稻、早稻、丝黄稻、糯稻、珍珠稻等等。我认为应该广泛种植各种稻种,从中挑选出最适合我们种植的稻种进行培育,这才是长久之计。”

赵令畤听后,诚恳地说道:“邓先生所言极是,不过目前我们资金有限,只能先集中精力搞辉县香稻的种植。等将来资金充足了,我们再考虑种植其他稻种也不迟。而且,一旦我们成功培育出优质的辉县香稻,也能为将来的农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搞农事!经济必须走在前头,才有更多资金投入农业研究。”

邓御夫最终被赵令畤的经济论说服,答应全力协助他培育辉县香稻。而赵令畤也承诺,一旦他们的玻璃制造项目取得成功,他们将立即开始建设育种暖房,为未来的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通过赵令畤的讲解,邓御夫意识到要实现大宋农业的腾飞,育种暖房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建筑物。

……………………………………………………………………………………………

以下为相关史料或资料,可跳阅

……………………………………………………………………………………………

辉县香稻,是我国水稻名贵品种之一,属于粳亚种糯变种香稻。在豫北太行山一带,泉水灌溉稻区种植历史悠久。靠近百泉河的楼根、八盘磨、西王庄、三小营、中小营等村,泉水环绕,土地肥沃,很早就是香稻的集中产区。其米呈短椭圆型,色泽乳白,具有浓香味,质糯性。可用于作汤圆、八宝饭、米团和糕点等甜食:煮粥时只需加入少许,就香气扑鼻,具有“一家煮粥,全村香”的美誉。大约从北宋以后香稻就成为“贡品”。

辉县香稻,是辉县古老的农家品种。在豫北原作为春稻栽培,生长期165天左右,后来改为麦茬稻也能正常成熟。香稻品种耐寒、耐早、抗病、适应性强,出米率达75%。但分蘖力较弱,株高140一150厘米,因此成稳率低,植株易倒伏,产量不高。一般亩产仅400一500斤.解放前后都作为水稻搭配品种。五十年代辉县每年仅种植200亩左右. 国家每年收购3—4万斤。

……………………………………………………………………………………………

占城稻,亦称“早占”、“早米”、“早占城”。宋代水稻良种。真宗大中祥符 (1008—1021) 年间从福建推广于江淮、两浙等路。相传其种来自占城国 (今属越南) 而得名。性早莳、早熟、耐旱、粒细,宜于高仰之田,对防止东南各地的旱害有一定效果。南宋时种植范围进一步扩大,江南东、西路和两浙路尤为盛行。占城稻与晚稻配合成为双季稻,使谷物产量大为增加。

占城稻引入福建是和闽商往返占城、安南有关。闽商,尤其泉州商人有往海南岛、安南、占城贸易的传统。因为举村去交州(安南、交趾)、占城、 真腊贸易,就会出现移居问题,占城稻极有可能是贾贩者、移居者(早期华侨)们携至泉州的。占城稻之传入福建在五代闽时到北宋初,至北宋真宗时已有上百年历史,故大中祥符五年从福建可以一次取种(占城稻)三万斛。占城稻的传入和沿海对外贸易密不可分,似无疑问。

……………………………………………………………………………………………

北宋时期,江南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最为繁荣的农业区之一,其中水稻种植是其重要的农产品之一。据史料记载,当时江南地区主要水稻品种有:宜稻、冬稻、早稻、丝黄稻、糯稻、珍珠稻等。

其中,宜稻种植面积最广,也最为普遍。宜稻产量高,品质好,不易倒伏,因此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而冬稻则是江南地区的冬季作物,因其能够在冬季存活而得名。冬稻耐寒,抗旱,且成熟期较晚,这为江南地区农民的生产提供了方便。

早稻则是江南地区在春季播种,夏季收获的水稻品种。由于早稻的生长周期短,所以适应江南地区气候环境。值得一提的是,丝黄稻也是江南地区较为重要的水稻品种之一。丝黄稻的米质细嫩、有弹性、富有香味,因此备受推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