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anxiang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卢蒲癸、王何、陈文子等人抛家舍业,远走他乡了,不与崔杼这样的人同朝为官。
祝佗父在高唐祭祀,回国复命后来不及脱掉官帽,就跑去质问崔杼,被杀。
申蒯闻君死,请求吊丧,借机刺杀崔杼。崔杼有所怀疑,不让申蒯进,申蒯大喊:“你怀疑我什么?我先给你条胳膊。”抽出佩剑,“咔嚓”一声砍断自己的左臂。
崔杼认为申蒯没什么威胁了,于是让他进来,还带了八个侍卫保护在自己身前。申蒯进来之后大声呼天,忽然拔剑行刺崔杼,连续杀了七个侍卫,还差一点就行刺成功的时候,最终被杀死了。
他的车夫也战死在门外。
君子闻之曰:“蒯可谓守节死义矣。”
晏婴闻难而来,立于崔杼之门外,良久。
随从紧张问道:“要以死殉节吗?”
晏婴答日:“国君又不是我一个人的国君,我为何要为他死?”
随从又问:“那就远走立志吗?”
晏婴又答:“国君之死并非我的罪过,我为何要走?”
随从松了一口气:“那我们回去吧?”
一种沉重的无力感流遍全身,晏婴叹息道:“国君已死,还能回到哪儿去?作为百姓的君主,应当主持国政。作为君主的臣下,应当保护国家。‘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那该怎么办?崔杼立了他,又杀了他,我哪能为他而死?哪里能为他而逃亡?但是又能回到哪里去呢?”
说完,晏婴不顾个人安危,独自闯入崔氏大门,脱掉帽子,捶胸顿足,不顾一切地扑在齐庄公的尸体上,悲戚嚎哭。
他是为死去的齐庄公哭,为动荡不堪的齐国哭,也是为自己内心的凄凉而哭,更是为这个礼乐崩坏的时代而哭泣。
他赶上了一个很坏的时代,齐国内乱频繁,世卿大族明争暗斗,国君也是昏庸不堪。多年之后,晏婴把他所处的这个时代,称为“末世”。
哭完了,晏婴爬起来,向上跳跃三下(古时丧礼,向死者跳脚号哭,以示哀痛),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
对于晏婴如若旁人的举动,崔杼左右很快达成一致建议——杀之!
崔杼看着染满鲜血的双手,望着晏婴的背影,幽幽说道:“他是百姓敬重仰望之人,放过他,民心会向着我(‘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民心会不会向着崔杼,不好说,但将晏婴奉为楷模的人越来越多,不仅同时代的齐景公、晋平公、楚灵王、鲁昭公、孔子等都给过相当高的赞许,后世的司马迁更是由衷钦佩:“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齐庄公所行非义,不似人君,死不足惜,百姓们对崔杼的弑君之举即便有非议,倒也不至于必欲杀之而后快。
但崔杼随后所作的一件蠢事,却让他不仅失了民心,还在煌煌史册中留下千古骂名。
崔杼弑君后,担心被史官记录在史册上,留下千古骂名,十分惶恐,将专管记载史事的太史公找来,说道:“昏君已死,你就写他是暴病而亡吧。”
太史公抬头看了看崔杼,说“好”,然后一挥而就,崔杼微笑着接过竹简一看,上面赫然写着五个醒目的大字——“崔杼弑其君”。
崔杼大怒,挥剑杀了太史公。
按当时的惯例,史官是世袭的,于是,崔杼又召来太史公的二弟太史仲,指着太史公遗体,恶狠狠的说道:“你哥哥竟然不听命于我,我已处决了他,今后由你来接任太史之职。你就写庄公是暴病死的,不然,那就是你的下场。”
太史仲看了看哥哥的遗体,又抬头看了看崔杼,说“好”,然后提笔而书,崔杼接过竹简一看,好啊,比他哥哥写的多了三个字,连起来是“夏五月,崔杼弑其君”。
崔杼盛怒,挥剑杀了太史伯。
崔杼又召来太史公的三弟太史季,原话又对太史季复读了一遍,太史季看了看哥哥们的遗体,也抬头看了看崔杼,说“好”,然后照直而书,和他哥哥们一样——“崔杼弑其君”。
崔杼暴露,喝道:“你难道不怕死吗?”
太史季正色回答:“据事直书,是史官的职责,失职求生,不如去死。你做的这件事,迟早会被大家知道的,我即使不写,也掩盖不了你的罪责,反而成为千古笑柄。”
崔杼不解的看着这个仅剩一人的世袭史官之家,不明白眼前这个年轻人到底在坚持什么玩意,这玩意有这么重要吗?仍然冒着满门抄斩的风险、不卑不亢的来守护,他难道不怕死吗?
他怕!
但是太史三兄弟坚持的“玩意”,是比性命还重要的东西,它叫做“气节”。
七百多年前一位右丞相,因为兵败被俘,在“广八尺,深四寻”的土屋中被关禁闭三年,因拒不投降,从容就义。
死时,衣袋中留有绝笔:“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为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他便是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文天祥。
他在湿热难忍、蒸熏恶臭、霉味逼人的狱中,所作《正气歌》,此诗历经百朝而不灭,气贯千年而不衰。
《正气歌》中大量引经据典来证明“天地有正气”,排在第一个的事例,便是“在齐太史简”。
太史简,特指史家三兄弟,后引喻史官临难不苟﹐敢于秉笔直书的典实。
崔杼无奈,只得摆摆手,放了太史季。
太史季走出来,正遇到南史氏执简而来,忙问:“您怎么来了?”
南史氏说:“我以为你也被杀了,怕其他的史官不能真实的记录,特地跑来继续实写这事的。”
于是史书上便留下了这样的话:“周灵王二十四年,齐庄公六年,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
齐太史兄弟不畏强暴、前仆后继、秉笔直书的浩然正气也永载史册,为历代所传诵。
中国文化能够延续至今,除了那些勇武的将士之外,还有一大批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文人们,他们同样值得我们敬佩,因为他们身上有一种勇于追求、坚持真理的节气。
北宋思想家、教育家张载曾说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古来风节气节用以正人心道统,非关文武,乃吾族文化之接续,使之不绝于天下,故而无数仁人志士,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危难之际,抛洒热血,以身殉道,用以振奋世俗人心。”——这,便是文人的气节。
崔杼弑齐庄公,从另一层面上来说,也对晋国栾氏之乱有了一个交代,但,晋国会因此而放过齐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