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世家宁有种乎(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anxiang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在关允历经千辛万苦过关斩将之后,在和金全道把酒言欢、吟诗作对之后,在他接连通过重重考验眼见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时,金全道却依然当头泼下一盆冷水,将关允浇了一个透心凉!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等于是明确无误地向关允宣告,关允再有才学,才深得金全道之心,再是最年轻的市委一秘,他也无法跨越世家和平民之间巨大的鸿沟,他也无法改变下品寒门出身的事实!

人的出身出生时就已经定下,终身无法改变,确实是让人无奈的事实,尤其是曹丕制定的九品中正制,传至西晋之后,成为门阀士族把持用人渠道的工具。当时选择人才标准不以考试为准,而以门阀士族指定的官员为评定人,对人才进行综合评定,从德才、门第两方面评定等级。

门第和德才并列为两大标准之一,可见门第也就是出身对一个人评定的品级高低,占据了一半的决定因素。

实际上,评定一个人的德才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而评定人全部出身是门阀世家,自然会偏向士族出身的候选人,久而久之,九品中正制逐渐成为门阀世家培养和扩大自己势力的工具,从魏晋到隋唐的科举兴起,存在了四百年之久。

也正是在九品中正制期间,是中国门阀和世家最鼎盛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就是当年寒门学子因出身问题,终其一生也无法改变自身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而上品出身的学子,往往还会被评定为上品,从而代代传承。由此,门阀和世家就确保了统治地位。

世家在历史上传承了足有六七百年之久。

世家在唐朝末期开始衰落,直到宋朝之后逐渐绝迹,至近代清末民国又有抬头的趋势,而到今天,虽然从来没有在新闻媒体上有只言片语关于世家和家族的说法,但毫无疑问,经过几十年的原始资本积累,部分杰出人物在掌握了大量的政治和经济资源之后,世家开始重新形成。

具体到社会现实中,在一个好单位中,比如邮政系统,外人很难进去,只能是家属、子弟和直系亲戚才能成为正式职工,就是世家的雏形,当然,只是宽泛意义上的世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家。

实际上,孔县的李永昌就是一个正在形成中的世家,虽说以他的能力和影响力,称为世家太高抬了他,但从严格意义上讲,李永昌在孔县逐步壮大的过程,就是各地世家逐渐形成的过程。

再具体到黄梁市的三大宗姓,就更是接近真正意义上的世家的存在,只是比世家更宽泛更松散罢了。如果条件允许,机会来临,不排除三大宗姓进一步形成世家的可能。

关允并不排斥世家,任何一个利益集团的形成,都有历史原因和不可抗拒的社会因素,排斥不能解决问题,只有面对才是正途,但现在毕竟不是古代,现在还有高考,还有许多可以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他就是一个由县长通讯员一步登天步入市委权力核心的典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不再适用于现在的社会规则!

关允手拿金全道的题字,足足愣了半晌,他确实被打击得不轻,一瞬间甚至有出离愤怒的感觉,论才学,他可以和拥有几十年学问的金全道坐而论道,论资历,他大学毕业仅仅一年就成为史上最年轻的市委一秘,除了出身不如世家子弟之外,人品、相貌和才学,无一不差,凭什么就被金全道认定下品无士族?

凭什么他就不能创立一个超越金家存在的世家?

难道金家祖上也是传承了十代八代的世家不成?

一时激愤之下,关允突然就大笑出声:“金伯伯好字,铁画银钩、笔酣墨饱,堪称书法大家,只可惜,只可惜……”

关允此话一出,一众皆惊,敢当面指点金全道书法的不足,以下犯上,又是来金家提亲,关允傻了不成?难不成喝多了?

关允没傻,也没喝多,他是有意为之。

金全道波澜不惊:“可惜什么?”神情不变,淡然自若。

“只可惜多了世俗之气,少了飘逸出尘之意,如果少一些知见上的牵绊,多一份洒脱和心胸,才能达到大成之境。”关允点评的不是书法,是金全道的门户之见。

金全道哈哈大笑:“二弟,三弟,你们看看关允说得对不对。”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