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迁都北平(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anxiang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好!”朱棣拍掌道,“我朱棣从不曾忘记祖先,也不曾忘记先人们对我古老的华夏帝国曾经作出的贡献!这 ' 英魂纪念碑 ' 上的碑文,就如此铭刻!”

“纪念碑的设计基本没什么了,不过还有一点。??? ? 火然?文 ?? ???.?r?a?n??e?n`”见到朱棣脸上的笑意,朱松趁热打铁,“如今南京城的 ' 英魂纪念碑 ' 矗立地点已经选定了,那北平城的呢?”

“北平城……”朱棣稍稍沉默了半晌,道:“朕有件事情已经琢磨了许久,既然今日松弟提出了在北平城建造 ' 英魂纪念碑 ' 之事,那朕索性便一起提出来吧!你们觉得,这南京城如何?”

一众文武大臣们相互对视了一眼,不清楚万岁爷这句话什么意思。

“南京城?很好啊!”朱松毫无所觉地说道,“南京城气候温暖,山好水好,人杰地灵的,有什么不好的?”

朱松这货这张嘴也真是够厉害的,全都夸奖的词,没有一句含贬义的。

朱棣撇了朱松一眼,没有说话,只是将眸光投向了解缙以及姚广孝他们。

老和尚是跟着朱棣从北平一路南下杀到了南京,所以他对南京没啥感觉。

上前一步,姚广孝咧嘴道:“这南京城依钟山,临长江,越王勾践在此筑城以来,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真要说起来,可以算得上是我大明古都之一,这南京之地又多文人墨客,自然是我大明的精华之地。”

就在众人以为这就是姚广孝的答案的时候,姚广孝却继续道:

“但是,不可否认的!南京之地莺歌燕舞,太过陈朽了,我大明文武百官、商贾贵族们,在这南京之地已经被消磨了以往的锐气,百姓们虽说富足,但是却太过安逸了。若要比较的话,和尚我倒是觉得北平府的人要比南京城的人要懂得吃苦!”

“我不同意姚大人的说法。”解缙站了出来,道:“南北两方各有各的优势,岂能彼此相比呢?南京城乃是六朝古都,相比起其他的府城来,承载了更多的历史以及人文。而北方呢?亦有颇多古都,所以说两者没有可比性。”

“不错!”杨士奇慢悠悠地开口道:“而且方才姚大人所言,这南京城中抹掉了更多人的锐气,但是下官以为,抹掉更多人锐气的应该是人心才对。”

“哎!”就在此刻,朱棣叹了口气,道:“南京是朕的伤心之地,当年许多的事情都发生在南京。再有,朕以为南京纸醉金迷,容易消磨志气,朕倒是有意

迁都于北平,回到当初朕一直在的地方。”

“什么?”

“迁,迁都?”

“万岁爷,您三思啊!”

对于朱棣的这个心思,除了姚广孝、朱松之外,所有人都感到非常惊愕。

姚广孝是早就知道朱棣的这个心思,而朱松的无动于衷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对于徐晖祖以及解缙他们的表现,朱棣倒是没觉得奇怪,毕竟他迁都的这个想法从未对人说过,实在是因为这件事情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骇人听闻的!

还有就是,这件事还好是在暖阁之中提出来的,在场的文武大臣们都是朱棣的亲近之人,此事若是在大朝会提出来的话,怕是会引起轩然大波,到时候不仅仅是朝野震动,群臣争议,怕是消息传到民间的话,也只以引起震动来。

因为这件事情可不仅仅涉及到朱棣自己,还涉及到皇族、文武百官,他们大多数都在金陵城中有府宅、有产业,每个家族动不动就是数十甚至是上百口族人。

这些人早已适应了南京城这种悠闲、令人迷醉的生活,若要他们跑到天寒地冻的北平府去,那比杀了他们都要令他们感到难受。

而对于自己的心思,或许只有一直追随他的姚广孝,能够猜出他的一些心思来,可是对于朱松这一脸平静的反应,朱棣心头也是感到极为惊讶的。

皱着眉头细细琢磨了一下,朱棣还是奇怪地问道:“松弟,看你脸上的表情似乎一点都不惊讶啊?怎么,难不成你也认为朕应该迁都北平?”

听到朱棣的话,阁中的一众文武大臣们全都把目光投向了朱松。

朱松才没啥反应呢!

别忘了,朱松前世的时候,大明就是在北平仿照南京皇宫修建了一座皇宫,之后北平府便改名顺天府,而北平城就成了北 . 京。

对于北 . 京这座城市,朱松是极为熟悉的,因为朱松之后的保镖生涯,有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北 . 京,他对北 . 京的感情,要远远地超过这座南京城。

“应该啊,不就是迁都嘛!”所以,朱松并不觉得奇怪,无所谓地耸了耸肩膀,道:“只是有一点四皇兄要记得,北平府虽说位于关内,但是距离蒙古颇近,若是蒙古等番邦出现什么情况,入侵我大明的话,北平府定然是首当其冲。”

说到这里的时候,朱松看了一眼在场所有人的脸色,发现除了姚广孝之外,所有人的脸色难看起来,便继续说道:

“别忘了,四皇兄!眼下你已不是当年的燕王,你所掌管的并非是北平府,并非是半壁江山,你是我大明的天子,掌管的是我整个大明,若是迁都北平府的话,四皇兄便是以天子之身守卫国门!”

天子守国门,这话对于后世之人而言,这话自然是熟识的,但是用于当下,却是让众人浑身巨震,以天子之身守卫国门,完全可以说是开了历史的先河。

“天子守国门!”朱棣眸中突然泛起了精芒,“朕就当这看守国门之人又有何妨?”

朱棣这是铁了心要迁都了,其实细想的话,这也是完全有道理的。

对于南京城而言,朱棣完全就是个外来户,想当年在北平府的时候,他将北平府治理地井井有条,百姓们安居乐业,北平的百姓们甚是拥戴朱棣。

而应天府呢?应天府的百姓们对朱棣是惊惧多过崇敬,他们只是出于对强权的恐惧方才服从朝廷的管制,对于眼下的朝廷并没有多少归属感。

再者就是文武百官们的问题了,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朝中那些四品以上的官员大部分都是朱棣一路南下带过来的,但是四品以下的官员们可大部分都是建文朝遗留之臣。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