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八二章想得更远(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anxiang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第一四八二章想得更远

华灯初上,顿河西餐厅。

约瑟夫赫本鲁斯顿带着妻子艾拉凡和女儿奥黛丽赫本站在包厢门口,把安毅迎了进去。

“安将军,恭喜贵军顺利进入安南,相信要不了多久,叙府的影响力就可以扩大到整个中南半岛。这一回,德国和叙府同时取得历史性的突破,真让人高兴啊”约瑟夫一边走一边向安毅说道。

安毅微笑不语,随便在包厢中央的餐桌前找了个位置坐下,约瑟夫和妻子在安毅对面坐下,已经九岁的奥黛丽赫本就坐在安毅身边,一双灵气十足的眼睛,扑闪扑闪地看着安毅,可爱极了。

白种人的育惊人,才三年不见,赫本已经有一米五的个头,亭亭玉立,容貌惊艳脱俗,果然和印象中那个赫本已经有了七八分相似,和电影《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的形象慢慢重合。

安毅大为惊讶,这个蝴蝶的翅膀扇动也太大了,竟然把这个号称二十世纪最美丽的女人也送到了叙府,在这里,她还能有历史上那么伟大的成就吗?

在赫本崇拜的目光下,安毅心情没来由地一阵愉悦,笑着对约瑟夫道:“元那边也有好消息吗?”

约瑟夫点了点头:“虽然一波三折,但事情最终还是圆满解决了。就在今天下午,《慕尼黑协议》成功签署,德国终于获得了对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的所有权,德意志帝国的领土,再次得到扩张。”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安毅总觉得约瑟夫并不像他想表现的那么开心,眉宇间竟有一丝意兴阑珊的意味。

随后,约瑟夫介绍了德国得到苏台德地区的前因后果,让安毅对整个事件有了一个较为直观的印象。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是上次欧战奥匈帝国崩溃后,根据《凡尔赛和约》新获独立的国家,是法国在东欧同盟体系的重要成员国,有一千四百万人口,其中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共九百五十万,少数民族五百万,少数民族中有三百五十万日耳曼居民,主要居住在西部与德国接壤的边界山区——苏台德地区。

吞并奥地利后,希特勒返回柏林的第二天,密令纳粹党在捷克斯洛伐克制造事端,上月十九日,苏台德地区的日耳曼人公开集会,要求效仿奥地利,把日耳曼人占绝大多数的苏台德地区并入德国,构成真正的大德意志帝国,遭到军警驱散,引德国政府强烈抗议,以武装保护侨民为借口,调集重兵于捷克边境。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无奈之下,答应同苏台德地区的日耳曼人谈判。

本月一日,苏台德地区日耳曼人领袖汉莱因对媒体宣布,同捷克政府之间的谈判已告破裂,捷克斯诺伐克军警在苏台德对日耳曼人开枪射击,导致数十伤亡。根据这个情况,戈培尔开始动整个德国的媒体,大肆渲染捷克斯诺伐克对日耳曼人的“恐怖行动”,紧张局势慢慢趋向。

随着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进行战争动员,从三日那一个星期五开始的周末,演变成了一个危机的周末,在此后四十八个时之中,伦敦、巴黎和布拉格的政府,都惶惶不安,以为德国马上就要对捷克斯诺伐克起进攻。

在巴黎、布拉格和伦敦,人们认为随着谈判失败,希特勒马上就要对捷克斯洛伐克宣战,英国和法国政府在德国的威胁面前,在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下,开始准备对德国的战争。

捷克的战争动员,使得希待勒极为被动,但他知道,自己没有退路,希特勒在德国的神话,是通过一个接一个的冒险胜利来达成的,若是就此失败,那么他和整个纳粹党,将在德国声名扫地,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签“绿色方案”,宣称:“我的不可变更的决心,就是在最近以军事行动粉碎捷克斯洛伐克。”他下达命令:“为了帝国的利益,必须在年底拿下苏台德,明年三月前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希特勒的举动,吓坏了德国的将军们,6军参谋总长路德维希贝克坚决反对。他在十三日递交的条陈中说,他深信,德国如果对捷克斯洛伐克动进攻,就会引起欧洲大战,英国、法国都会反对德国,而美国将成为英法的兵工厂。德国要取胜,实无希望,仅仅缺乏原料这一点就使它无法赢得战争。

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希特勒深信只有他的判断才是正确的,于是在十四日宣布了向捷克动进攻的最后命令。希特勒在致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长官凯特尔将军的信中,这样写道:“只有在我坚信法国一定会像我们重占莱茵兰非军事区以及进占奥地利时那样无所作为,英国也不会进行干预,我才决定进攻捷克斯洛伐克。”

面对着希恃勒的坚持,贝克决心不顾一切,作最后的努力。十四日,他给6军司令勃劳希契呈上条陈,说:“在充分意识到这一行动的严重性而同时也充分意识到自己责任的情况下,我认为,我有责任向武装部队最高统帅迫切要求取消他对战争的准备,并放弃以武力解决捷克问题的意图,除非军事情况有根本改变。就目前而言,我认为它是毫无希望的,这种意见也是参谋总部全体高级军官所共有的。”

随后,贝克又补充了一项建议:如果希特勒固执己见,坚持要战争,高级将领应当集体辞职。可是,国防军的将军们,对希特勒的冒险都持观望态度,没有人理会贝克,于是,贝克愤然辞去了6军参谋总长的职务,以示抗议。

希特勒的信息十分灵通,由于南亚次大6和东南亚各地纷纷爆民族起义,他断定焦头烂额的英、法两国,不会寻自己的晦气,而苏联现在陷于内战之中,斯大林连战连败,更不可能影响自己的既定战略,因此心里笃定可以获得苏台德地区。

就在贝克辞职的同一天,张伯伦派了伦西曼勋爵,带着和平的使命到捷克斯洛伐克去充当苏台德地区危机的“调解人”。

早在十六日,在英国下院宣布伦西曼将衔命出使的时候,张伯伦说,他派伦西曼赴捷是“应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的请求”。事实上,伦西曼是张伯伦强迫捷克政府同意去的。张伯伦清楚,伦西曼要在捷克政府和苏台德人之间进行“调解”是不可能而且是讲不通的。他们知道苏台德人的领袖汉莱因并不是一个能自作主张的人,目前的纠纷是布拉格和柏林之间的问题。从伦西曼到达捷克的当天晚上以及以后几天的活动看,捷克人完全知道伦西曼是张伯伦派来为把苏台德区转交给希特勒而铺平道路的。

当伦西曼对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拼命施加压力时,希特勒便以战争相威胁。在十七日,时值亚洲的民族起义沸反盈天之际,德国动员数十万军队参加军事演习,德国的bf、a26战斗机和斯图卡轰炸机飞临捷克斯洛伐克领空,不断地作出俯冲轰炸的动作,把捷克斯诺伐克民众吓得躲进防空洞,久久不敢出来。

这天下午,希特勒还到基尔湾检阅德国的海军演习,并邀请外国驻德武官参观,以炫耀武力。空军司令戈林邀请法**事代表团“参观”飞机工厂和飞行表演,结果将目睹a26战斗机优越性能的法国空军参谋长吓呆了,他认为:“在远东法属安南殖民地情况不明的情况下,如果法德开战,法国空军将在两周内被消灭、连一架飞机都不会剩。”

希特勒一方面以武力吓唬英、法,另一方面又宣称,如果满足德国对捷克的要求,将别无他求,准备同英国达成广泛的协议。

在基尔湾检阅海军演习时,希特勒还在“派特里亚”号邮船上接待了匈牙利的摄政霍尔蒂海军上将和匈牙利政府的成员。希特勒告诉他们,匈牙利如果要想在捷克的宴席上分尝一脔,他们必须赶快采取行动。而此时,波兰外交部长约瑟夫贝克上校对捷克的一块领土特青地区垂涎欲滴,因此,希特勒也不担心波兰人会出来添乱。

与此同时,德军最高统帅和6军总司令部正在日夜工作,忙于制定在年底前向捷克斯洛伐克入侵的最后计划。

十九日,适逢星期天,戈林在纽伦堡纳粹党大会上表了一篇演说。他说:“欧罗巴的一块的地方在折磨着全人类——这个可怜的侏儒般的民族在压迫着一个文明的民族,我们决不能妥协”

此时的国际形势是:希特勒,决不后退;捷克,剑拔弩张。而英、法却为自己位于亚洲的殖民地纷纷独立而焦头烂额,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相张伯伦打了一个电报给希特勒,愿前赴柏林屈尊求见。十九日下午四点,伦敦和柏林同时宣布,英国相张伯伦将飞往德国,会见德国元希特勒,共同谋求和平之路。

这一消息使英、法乃至欧洲害怕战争的国民都大大松了一口气。自从上次欧战结束,很少有人想再打一次相同甚至更大规模的大战。他们普遍认为,如果爆战争,“遮天蔽日的轰炸机群将把城市炸成废墟”。

特别是在伦敦,许多家报纸都对张伯伦的“勇敢精神”表示赞扬。例如,《每日先驱报》称这是“避免看来越来越令人可怕地逼近的战争的一种努力,因而它心然会赢得各方——不管是什么党派——舆论的同情”。

这次会谈中,希特勒向张伯伦谈到了他的主要要求:“英国是否愿意同意割让苏台德区?还是按民族自决的原则作出割让?如果英国同意这种割让,那么就可以向全世界宣布,这是一项基本原则的决定。然后毫无疑问就可能在该地区取得很大程度上的安定——可以继续按照这些原则进行会谈。但是,相必须先表明,你是否接受这个基础?”

张伯伦说:“眼下,我还不能代表英国政府做出这样的保证,英国政府没有授权我做这种保证。不过,就我个人来说,我同意苏台德地区脱离捷克斯洛伐克的原则。”

希特勒和张伯伦在“非常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分手告别。在分手之前,他们两人又单独会谈了一会儿。希特勒说,就他而言,苏台德问题是必须予以解决的最后一个大问题。他还说到德英的密切关系以及两国之间的合作,说与英国保持良好关系,是他最为关心的事。

张伯伦在二十一日回到伦敦后,就马上说服国内接受希特勒的要求。不过,这次他碰到了没有料到的反对,张伯伦甚至控制不了他的内阁。

二十一日晚上,希特勒在挤得满满的柏林体育馆内,宣称战争与和平问题现在要看捷克怎样决定,不管怎么说,德国都必须拥有苏台德区。随后,希特勒感谢了张伯伦争取和平的努力,并且重申这是他在欧洲的最后一次领土要求。

张伯伦害怕战争爆,便给捷克总统贝奈斯了一份电报,警告他,如果捷克政府不接受德国的条件,德**队马上就会得到越过捷克斯洛代克边界的命令。贝奈斯还没有来得及回答这份电报,第二份电报马上就来了。张伯伦提出了进一步的警告:“这个计划如果不能实现,贵国除遭到武力侵略与武力肢解以外,别无其他出路。而且,虽然这可能引起无数生命的冲突,但是,不论这一冲突的结果如何,捷克斯洛伐克都将再也不能按原有疆界重建故园。”

张伯伦办完了这件事情以后,在二十二日早上向全英国表广播讲话。他说:“现在我们为了一个遥远的国家中我们完全不了解的民族之间所生的争吵,在这里挖掘战壕,试戴防毒面具,这是多么可怕,多么不合理,多么不可思议战争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在我们投入战斗之前,我们必须明白,这是一个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随后,张伯伦又分别向法国和意大利、美国进行了沟通,重点阐明了现在这个时候,应该集中精力对付亚洲殖民地的叛乱,而不是与德国进行生死较量。

似乎感受到了张伯伦的焦虑,美国驻柏林大使向国内报告说,英国驻德大使对英国国内反张伯伦势力的展十分不安,并提醒美国政府注意,张伯伦的倒台就意味着战争。他呼吁美国政府公开支持张伯伦,以巩固他的地位。美国驻英、驻法大使,也向本国政府出了同样的呼吁。

罗斯福为了搭救张伯伦、达拉第,于二十三日给希特勒和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奈斯两封内容相同的信;国务卿赫尔则给张伯伦和达拉第出两封同样的信,呼吁他们继续谈判,以便“和平地、公正地和建设性地解决争论的问题”。二十四日,罗斯福又给墨索里尼一封秘密信件,请他“帮助继续努力,以求用谈判或其他和平手段就争论问题达成协议,而不要诉诸武力”。

当晚,罗斯福给希特勒去信,建议在欧洲某一地区立即举行会议,由对于捷克斯洛伐克争端直接有关的各国参这个建议说:“继续谈判仍然是唯一的途径,通过这种途径,眼前的问题可以在持久的基础上得到解决。”

于是,慕尼黑会议正式举行。

昨天午后,阿道夫希特勒在巴伐利亚欢迎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的政府脑。为了使会议按其既定的目标进行,一大早他就前往德奥边境迎接墨索里尼,并且为在会议上采取共同行动而定下了基调。张伯伦动身到慕尼黑之前,已经打定主意不让任何一个人阻碍他同希特勒迅达成协议。至于达拉第,由于法属安南局势不稳,中方尤其是安家军表现出的强硬态度,一直浑浑噩噩的,到后来知道中**队越过中安边境,正式进军安南后,更是表现得失魂落魄。

会谈在柯尼斯广场的府里举行,从一开始就有一种“普遍亲善的气氛”。没有人当主席,整个进程都是很随便的亲切交谈,墨索里尼言时接触到了实质问题,他说,“为了提供一个实际解决问题的办法”,带来了一个明确的书面建议。其实,这个建议本来就是前一天在柏林德国外交部由戈林、牛赖特和威兹萨克草拟出来交给墨索里尼的。

心不在焉的法国总理“欢迎意大利领袖的建议”,说他是本着客观和现实的精神提出来的;英国相也“欢迎意大利领袖的建议”,并且宣称他本人也想到过一个同这个建议相似的解决办法。

由于“意大利建议”受到全体与会者的热烈欢迎,剩下的就只有少数细节还要推敲了。中国时间今天下午四点,希特勒、张伯伦、墨索里尼和达拉第在《慕尼黑协定》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个协定规定,德**队将在明年的一月一日,也就是明天进军捷克斯洛伐克,并且在一月十日前完成对苏台德区的占领。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