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血战(二十六)(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anxiang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第六卷陈兵广东]

------------

学兵军炮兵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给予日军第9师团重炮联队近乎毁灭性打击之后,为南京卫戍司令部重新调整防线赢得了充裕的时间。

在光华门止战不久,其它几个方向的日军纷纷停止了进攻。日军第6师团、4师团各一部到达光华门的情况没能逃避学兵军而眼线,正是从这一异常举动,欧阳云断定,日军接下来一定有大的行动,等待南京卫戍部队的将会是空前的考验。

中午十一点半钟,就在钱光明的指挥部,欧阳云和三个学兵师师长、两个东北师师长、两个川军师长、三个中央系师长,以及李汉魂等司令部主要人员就下一步作战方案展开了讨论。

首先发言的自然是欧阳云。

“诸位想必都清楚,包围南京的日军现在全部停止了进攻,这种反常即妖的状况,意味着小鬼子接下来的战略肯定有大的调整。吉柱良辅在光华门整出这么大的举动,再联系到浦口东南方向发现了第师团的踪迹,不难得出结论,日军想拖住我们,为四面合围做准备。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话,吉柱良辅原来的打算,是想集合其它几个师团的兵力,以光华门为突破口,然后迅速占领主要城区,然后再两面夹攻,围杀我们其它几个方位的守卫部队。幸运的是,朱旅长和谢旅长应对得当,打退了日军的进攻。否则的话——就在刚才,我已经让单人雄将大刀团剩下的人全部派出去了,我要求他们今晚十二点之前必须将周边日军兵力还有部署情况全部收集齐了。日军接下来肯定有大的阴谋,我们吃亏在一无所知。据我个人的分析,日军接下来的行动无外乎两种可能,一是围而不打,从而有充裕的兵力去追剿中央军主力,扩大南京会战的成果,趁势占领江苏、安徽、浙江全境;还有一种可能,放弃追剿中央军主力部队,调集重兵围歼我们。不管是哪一种,南京这个地方都不能呆了。中央军主力目前已经安全的撤退到了湖北境内,留在江浙的只是一些游击部队。这意味着,不管日军怎么做,接下来,我们只能靠自己了。诸位,我之所以留守南京,本是为了能够尽可能多的撤离百姓。经过这几天的工作,我们也打成了一定的效果,接下来,是该为了我们自己考虑了。中日这一场大战,不是一年两年就可能解决的,我们必须保存实力,为后面的战斗做准备。浦口那边,现在有一个团的留守部队,他们的任务是死守浦口渡口。现在,钱斌正在加派侦察部队侦察第师团的动向,如果师团提前进攻浦口的话,我们就得立刻撤离。我这是比较笼统的说法,大家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不妨畅所欲言。”

刘雨卿站起来,对欧阳云说道:“司令,诸位,那我先抛砖引玉说一点。南京城确实不能呆了,不是我们没有牺牲的决心,而是,不值得了。中央政fu还有中央军主力已经全部撤退了,百姓的撤离工作也进行得差不多了。日军想必也知道,我们迟早会撤离南京,所以我担心的是,日军之所以不急着进攻,也许是等待我们撤退,然后利用这个机会对我军尾随追击。而我军的撤退一旦陷入混乱,那日军的机会就来了。司令,您不觉得奇怪吗?到目前为止,日军战机出现的频率和数量都相当的低。我们都知道,小鬼子打仗,最喜欢就是先轰再炸,接着就是坦克作掩护,步兵集体冲锋。但是这一次,小鬼子怎么就一反常态了呢?这里面肯定有文章。昨天晚上,我重点思考了这个问题,愈发肯定,日军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在等我军撤退!我们留守南京的部队目前还有0个师,扣去这两天的战损,那还有0万人左右,这么多人如果同时撤离,目标太大了,而且速度也是问题,一旦被日军咬住的话,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是从一头大象被吃成一只山羊,然后呢,被群殴致死。不是我杞人忧天,日军现在在华东地区,一共投入了三十余万人。除开占领城市的留守军队,能够用来作战的二十万总有的,二十万人一旦层层叠叠的铺在我军撤离路线上,那后果不堪设想哪!我个人的建议是,等会议散后,我们就可以考虑先撤离一部分军队了。这一次撤退,我觉得可以采用波浪式。最先先撤离的部队,负责占领沿路重要城市和隘口、要塞,以接应后继撤离部队。等有部队接替,他们再后撤,如此循环,既可以保证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又可以避免目标太大,而被日军一口咬住脱不开身。还有最大的一个好处是,如果日军一旦露出破绽,我们还可以动员全体力量,也玩一次围歼……”

刘雨卿的这番话显然是深谋远虑的,欧阳云等人听了都连连点头。于是,这个撤退大方针就这么定了下来,众人又群策群力进行了完善以后,便开始决定撤退序列了。

刘雨卿的这一撤退方案,就针对敌我双方态势而言,无疑是最合适的。当然,这个撤退方案也不是十全十美,其中最大的一个隐忧是,因为整个部队一旦撒开以后就好像摆开了一字长蛇阵,所以对各部队的配合要求很高。而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那其造成的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因此,撤退序列相当的重要,哪几个师做蛇头,哪几个师担纲后卫,这就考验到欧阳云这个做司令的智慧和识人之明了。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