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章 回京(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anxiang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天启皇帝的语气很是淡然,似乎在说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可是现在的大臣可是坐不住了。市舶司,代表着什么,在坐的每一位大臣心里都十分的清楚。这可不是说说而已,代表的可是财富,巨额的财富。

不过在坐的人,也有不慎明了的。大明从洪武三年,罢市舶司,开始实行海禁。到了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确立了以朝贡为主体的海外贸易。可是到了嘉靖年间,朝贡体系已经逐渐崩坏了。

随着地理大发现的展开,欧洲人开始踏上了海洋之路,东南亚很多地方成为了殖民地。大明朝的朝贡贸易,彻底丧失了意义。每年到大明朝贡的使节越来越少,随着赋税的减少,大明已经没有了探索外海,制造大船的能力。

嘉靖一朝,倭寇横行,整个沿海遭受到了十分大的破坏。可以说大明朝已经断绝了和海外的贸易沟通,隆庆皇帝有张居正辅助,展开了改革。其中有一项十分重要的决策,那就是隆庆开海。只不过张居正只是将目光盯在土地上,开海似乎成为了一个摆设。

隆庆开海,只限福建的月港一口,其他地区依然不许贸易。只限月港一地出海,且只许漳州和泉州的商人进行贸易,其他地区的商人不发“船引”,不许贸易。而且给漳州和泉州的商人还制订叻荒唐的规定,漳州人只许去西洋,泉州人只能在东洋(东西洋以文莱为划分),不许和日本贸易。

这种畸形的政策,导致了开海收益并不是十分的明显,最多一年的开始税收不过是三点五万两白银。于此相对的是欧洲人繁盛的海上贸易,东南沿海走私日益严重,出现了武装的海外商人。早期是以李旦、颜思明为代表,不过后来的巅峰,却是郑芝龙的海外集团。

这些海上集团。通过武力捍卫航路,通过走私或许巨额的利润。大明知道灭亡,也没有尝到海上贸易带来的好处。

对于天启皇帝来说,这是必须发展的一项!大明到了这个时候,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土地已经开发殆尽,兼并越来越严重,畸形的税收政策。这一切一切都已经到了爆发的边缘。

如果不加以解决,一旦适逢大灾,天下必定是烽烟四起!自己做再多的事情,拥有在强大的军队,那都没有什么用。虽然现在自己有隆昌号赚钱,暂时性的解决了资金的问题。又通过抄家解决掉了一部分。可是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百姓的生活没有改善,土地兼并也没有改变,除了一支强大的军队,自己其实没有太大的作为。在北方抵御了蒙古人和女真人,对于这时候的人来说这或许是了不起的功绩。可是天启皇帝知道,距离自己想要打造的强大帝国,这还差的太远。

与这个时代的人不同。天启皇帝觉得土地兼并,或许并不是坏事情。重要的不是土地兼并,而是让失去土地的人活下去,活的更好,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至于畸形的赋税制度,那是一定要改的,但是绝对不是现在。

开海,努力的发展工商业!工商业的发展离不开销路。自耕农经济没有太大的购买力,这是一个事实。可是海贸,绝对是一个填不满的大坑,无论生产多少,在这个时候,全都能够卖出去。

至于粮食,天启皇帝也想过。可以推行高产的玉米等作物。实在不行,还可以通过海外贸易进口,要知道很多地方的粮食是吃不完的。这个时代与后世不同,人没有那么多!之所以粮食不够吃。是因为土地兼并,是因为没有了土地,很多人就活不下去了!

天启皇帝自从登基开始,除了迫不得已的事情,一直都在为这件事情布局。到了这个时候,终于要迈出非常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开海!

在座的诸位大臣,自然不能明白天启皇帝的心里在想什么,很多人脸上带着不以为然。很多人陷入了沉思,很多人则是想要站起来说话。

“诸位爱卿,朕找你们来,目的就是为了商议,你们有什么话,但讲无妨!”天启皇帝看着众人,笑着说道。

很多人互相看了一眼,一个人站了起来,恭敬的行了一礼,道:“皇上,臣有话说!”

看了一眼站出来的人,正是浙直总督袁可立!与其他人不同,袁可立对于海贸那是十分的支持。在苏州推官的任上,袁可立断过很多通倭的案子,知道这里面的利润有多大。同时袁可立还去过琉球,对于海外贸易可以说是十分的熟悉。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