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anxiang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高鸿升既装备伯格曼MG15NA轻机枪又装备麦德森轻机枪两种机枪,怎么看都好像有些重复,但是他也有他的考虑。
伯格曼轻机枪他想作为一种排级的重火力来使用,而麦德森轻机枪作为班级的重要支撑武器来应用,至于连级的支援重火力当然就是点五零火力的重机枪了,不过那东西还是等到这些武器都搞好再说。
同时还要一种重要的武器他想放到奥匈帝国去生产,那就是意大利二战期间的M35型45毫米速射轻型迫击炮,对于此炮人们那是褒贬不一,有人称赞它是“世界上设计最好的小口径迫击炮”,批评的称它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把一磅重量发射到五百码远的装置。
这炮的口径是四十五毫米,炮重十五点四公斤,弹重不到零点五公斤也就是一市斤,最大射角八十五度,最大射程五百三十五米,最大射速二十五发到三十发每分钟。
整个迫击炮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炮身,炮架和发射药弹匣。
这个炮设计结构很独特,它有两层炮身,内层炮身的尾部是敞开的,而外层炮身在二分之一偏前处有一个供装填炮弹的开口,两层炮身套在一起后,在一个手柄控制下,内层炮身可以前后移动,空包弹弹匣垂直插在外层炮身后部的上方和药室相连接。
发射时,射手将手柄向前推动,内层炮身相应向前移动,从而使外层炮身上的装弹口打开,这时候装填手装弹,接着射手将手柄向后拉动,内层炮身向后移动完成闭锁,于此同时用于发射的空包弹匣也将一颗空包弹顶进药室,射手拉动扳机完成一发炮弹的发射。
它的炮架很有特色,是个“井”字型摇摆炮架,尽管这种设计使得这个炮架结构变的十分的复杂,提高了生产难道,但却赋予了它很好的射击稳定性和灵活的角度。
另一个特点就是有一块供射手趴在上面的胸垫,由于M35轻型迫击炮的整体高度很低,射手通常是趴在地上操纵(也可以架设在壕里,可以站立操作),因此胸垫可以让射手长时间操纵而不感到疲劳,而且还可以坐在垫子上操作,另一方面射手的体重也起到了稳定火炮的作用,同时还是携行迫击炮时的背垫,提高了背负时候的舒适性,携行的时候只要将炮架和胸垫向中间折叠就可以很轻松的背走。
高鸿升看重这种轻型速射型迫击炮的就是它的高射速,持续最高射速每分钟高达二十五发,即使是到了今天也就是自动榴弹枪才能够与它媲美。
通过这种高射速,M35速射迫击炮可以有效的压制敌军步兵的进攻,阵地前沿四百至五百米敌人步兵还没展开,噼里啪啦的下上一顿手榴弹雨,就可以让敌人步兵无法形成战斗群,在这种密集的火力之下,步兵进攻简直就是一种折磨,到处都是手榴弹的爆炸,根本无法组织起进攻队形出来,只能将进攻的队形放在这种武器之外,而这样又增加了进攻的距离,使得防守一方有更加充分的时间来组织防御。
按理来说这种武器应该相当不错,但是错误的是意大利军队将它作为了营级的支援武器,每个步兵营的支援连有两个各九门此炮的迫击炮排。
作为一种超轻型迫击炮却掌握在营级的手中,而不是如掷弹筒一样配备在班级或者排级使用简直不可思议。
M35四十五毫米速射迫击炮的炮弹重量才一斤左右,也就是相当于一颗手榴弹的重量,跟掷弹筒发射的榴弹差不多,杀伤范围也就是五米左右,这种武器竟然作为营级支援武器实在是有些太小了,要知道同时期营级的支援武器迫击炮都上升到了八十一毫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