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anxiang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照旧还是原来的那一条道,顾怀袖这小半辈子来来回回走了无数次,早不见得有什么新鲜的地方了。
若霭现在整个人都像是拔了个高个儿起来一样,原来横着长,现在竖着长。
他一路上都享受着宫女们星星眼的注视,因为自打他身上的肉开始掉了之后,就是一个精气神十足的小子。
会读书,会吟诗作对,早年的顽劣也只变成偶尔善意的恶作剧。
小时候他娘让他玩儿够了,对什么东西都知道。
张若霭下过田间地头跟着老伯伯种地,也跟渔夫们出去打过渔,曾经光着脚板走街串巷,只为帮着街口卖糖人的老伯请个大夫……
他跟着他爹做过竹蜻蜓,也学过青黛在下雪的时候把梅花上头的雪刮下来泡茶,也跟着石方叔叔下荷塘采过莲藕,被他爹扛在肩膀上去过山海关……
打小张若霭虽然胖,可他的见识跟他的身子一样。
如今忽然开蒙了,一下子就收心了。
他不会跟别家的小孩子一样,因为早早地入了学堂,从来没有玩过,坐在学塾里都还在想今天吃的糖人,明天要买的珍珠糖糕……
张若霭早已经把他这个年纪能玩的,不能玩的,都玩了个遍,每天坐在学塾里,看书就是看书,读书就是读书,从来不想别的。
即便是如今跟着康熙爷一路往江南去,张若霭大部分的时间依然在看书。
顾怀袖看着他,当真觉得他像是一块干燥的海绵,这么多年来头一回真正地碰到书本,于是那个世界立刻将他整个人都吸引了进去。这是他的祖辈和父辈,都曾经进入过的世界,而今的张若霭站在这个门外,便伸手轻轻地推开……
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
顾怀袖还是头一次知道,做父母的看着儿子要成才了,会是这样百感交集的感觉。
她看着他整个人像是忽然破茧成蝶一样,不仅是长得好看了,瘦了,高了,更是长进了,忽然开始懂事了。
张若霭开始跟他的父亲一样,做事,待人,接物。
她当年在手札上信手写:破茧成蝶看他日,蝉埋地土一夏知。
从难看的蚕和蛹,到破茧成蝶的刹那;从平凡地埋在地底七年无人知的寂寞,到一朝破土而出,挂在树梢上噪鸣一夏……
她嘴里讽刺着当年的张若霭很丑,可从来不相信她儿子是个庸才。
不为别的,只为他是张廷玉与她的儿子。
也许还因为张廷玉曾说过一句:张家难出庸才。
八年来带着臭小子吃喝玩乐,也是顾怀袖的良苦用心。
她亲眼见着霆哥儿去时的悲剧,只为当年一只微不足道的竹蜻蜓,打小多少孩子关在学塾里,就巴望着痛痛快快玩一回?可终究不能够。
如今她是让张若霭玩儿够了,他既不会像寻常孩子那样遗憾,也不会像是寻常孩子那样坐在学塾里还心神不定。
而他儿时接触的这些东西,又很快能够一一在他所读到的书本之中,进行印证和比对。
张廷玉说,这样挺好。
顾怀袖也觉得,这样挺好。
这样挺好罢了。
康熙在山东停下的时候,偶然见到张若霭,倒是挺欣赏,道了一句“顾三那刁民竟养得出你这样的儿子来,真是造化”。
结果张若霭开口便道:“议生草莽无轻重,论到家庭无是非。反之何如?”
康熙大吃了一惊,就连后面的皇子们听见,也都是忽然色变。
这一句的意思,原是说民间的议论,再怎么热闹也很难上达天听,议论在一个家当中,则就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即便是平白的道理到了一家之中也未必能分明。
可张若霭又加了一句“反之何如”?
居庙堂之高,如何能体察下情?
康熙坐在高高的龙椅上,以他所见之顾三来评判张若霭的母亲,见着的是“刁民”顾三,可他觉得他母亲不是刁民。
相反,他娘很贤惠。
反之,则是局外人不知局中人之心情感受罢了。
世人自以为以清醒的目光来看顾怀袖,说她是个刁妇,以为张府人皆醉。可在他们这些与顾怀袖朝夕相处的人来看,却是众人皆醉罢了。
好一句“反之何如”,康熙当场赐了他一柄羊脂白玉如意,张廷玉要阻止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张若霭神童之名,立刻就传了出去。
他比他父亲要幸运得多,他是从小就被人说什么胖啊丑啊不学无术顽劣不堪之类的,毕竟在寻常人看来,不上学就是不学无术,就是不长进,可他娘庇佑着他,该吃吃该喝喝,爱怎么玩就怎么玩。
人人都道张若霭不幸,这么晚才入学,若是早上一些,岂不是能天才十倍?
只可惜,张若霭长大之后想,若是没有吃喝玩乐的八年,他断断不能有此后种种成就。
种什么因,得什么果。
世人言语,皆与张若霭无关。
他每日去母亲那里背书,只背得顾怀袖打瞌睡,倒是青黛姑姑很认真地听他背书。
青黛也识字,便给他查验。
偶尔青黛要伺候他娘,他就拿着书去船后背,石方师傅就坐在后面拉着网打着水里的鱼,也听他背书。
不知不觉,船上的日子晃晃悠悠就过去了很久。
到江宁已经是二月初八,张英这一回不在行宫接驾,而是到了码头上。
张廷玉站在皇帝的身后,远远就已经看见了头发霜白,穿着青灰色长袍,一身老态站在渡口的张英,如今的张英已经是风烛残年,早年的风云岁月尽付给时光匆匆……
刚刚上岸,江宁官员们给皇帝行礼,康熙独独先扶起了张英一个,回头一看,自己身边一向稳重老成的近臣张廷玉,却已经止不住眼底泪意了。
康熙索性一挥手:“张英与朕聊个半天,你们家里上上下下几口,不如团聚几日,等朕从苏州回来,你们再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