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情绪正念(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anxiang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为了尽可能减弱甚至避免自己的情绪化行为,尽可能地改善自己的言行,我们需要让自己成为一位“审视者”,寻找到自己的情绪诱因,以便了解自己何时变得情绪化,并在发生情绪化言行时保持临在状态。

让你的感受在心灵中呈现

佛陀在《大念住经》中曾有这样的教导:“比丘如何就感受观察感受呢?比丘在经历快乐的感受时,他清楚了知:我正经历快乐的感受。在经历痛苦的感受时,他清楚了知:我正经历痛苦的感受。在经历不苦不乐的感受时,他清楚了知:我正经历不苦不乐的感受。在他执着于快乐的感受时,他清楚了知:我正执着于快乐的感受。没有执着于快乐的感受时,他清楚了知:我没有执着于快乐的感受。在执着于痛苦的感受时,他清楚了知:我正执着于痛苦的感受……于是他就内部的感受观察感受,就外部的感受观察感受,同时于内部、外部就感受观察感受。因此,他观察感受当中不断生起的现象,他观察感受当中不断灭去的现象,他同时观察感受当中不断生起、灭去的现象。于是他清楚觉知:这是感受!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觉照的境界,超越执着,不再贪着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比丘们!这就是比丘如何就感受观察感受。”

清晰地觉知你当下正在经历的感受!这是我们拜读佛教经典《大念住经》时最深切的体会。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各式各样的情绪,如果我们能够在经历这些情绪时,即时生起观照,习惯性地觉察出自我情绪的变化,并根据环境条件积极主动地调适自己的心理、判断情绪的影响,便能够做出合适的行为反应。

在心理学上,洞察情绪的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通常来说,低能者对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变化的觉察力较弱,对自身的情绪无法加以及时有效的了解,这种情绪失察常常会导致情绪失控,使他们沦为外界刺激与自身情绪的奴隶。而高能者则能敏锐地知觉和评估他人和自己的情绪,并在此基础上伺机行事,调整自己的言行。

著名心理学家、mbct(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治疗)的创始人teasdale,曾提出了“交互性认知亚系统”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一般有三种心理状态,一是无心/情绪状态,概念化/行动状态,正念体验/存在状态。

无心/情绪状态:指人们沉浸到情绪反应中,缺乏自我觉知、内在探索与反思;

概念化/行动状态:指人们头脑中充满着各种基于过去、未来的想法与评价,而和即刻的、当下的体验无关。

正念体验/存在状态:指人们能展开内在探索,直接感知当下的情绪、感觉、想法,并且对当下的主观体验采取非评价的觉知态度。

在这三种状态中,正念体验/存在状态是最为有益的心理状态。它要求人们高度集中注意力去关注与确认此时此刻我们的身心发生了什么或者出现了什么。当我们进入正念状态时,我们不是纠缠于过去,也是因未来陷入困惑;我们不是评判或者排斥现在的情绪,而是彻彻底底关注现在的感受,接受眼前发生的一切。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