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该自己决定的事要自己决定(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anxiang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人生路上,最难跨越的不是别人给你设置的障碍,而是自己给自己设置的心理陷阱。www.Pinwenba.com

不管你是否承认,权威人士总能或多或少影响你对事物的态度,进而影响你的行动。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权威效应”。

1.1 权威效应

权威效应,又称“权威暗示效应”,是指人们容易相信或重视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的人及其所说的话、所做的事。俗语中常说“人微言轻、人贵言重”,也是这个道理。

1.2 权力服从实验

这其实是一种对权威人士的服从心理。而最早研究这一心理的则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他所做的“权力服从实验”即深入研究了人们在权威下的反应。

1961年7月,实验小组通过报纸广告和寄出广告信的方法,以每小时4.5美元(大约为2006年20美元)报酬的代价招募到一些年龄在20~50岁、学历不等的被试。之后,研究人员将这些被试带至耶鲁大学老校区中的一间地下室。这间地下室有两个用墙壁隔开的房间,被试进入其中一间,并获知,他们已经被随机挑选为“老师”,隔壁房间的被试被随机挑选为“学生”,“老师”和“学生”将联合进行一项关于“体罚对于学习行为的效用”的实验,实验过程约1小时。

需要说明的是,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因为“学生”并不是由被试扮演的,而是由研究人员假冒的。也就是说,所有的真正被挑来的被试都将扮演“老师”的角色。

实验即将开始,研究人员给一位“老师”分发了一张“答案卷”,并告诉他隔壁的“学生”拿到的是一张“题目卷”(事实上,两张纸都是“答案卷”)。然后,研究人员又给老师一具据称从45伏特起跳的电击控制器,并告诉他控制器连结至一具发电机,能使隔壁的“学生”受到电击,如果“学生”回答错误,“老师”就可以对学生施以“电击”的惩罚,而错误次数越多,电击的伏特数也会越高。

等“老师”明白了实验规则,研究人员又装作漫不经心地补充了一句:这个“学生”患有心脏疾病。

1.3 当“学生”开始出错

实验开始,“老师”根据“答案卷”上列出的搭配好的词语,逐一朗读给“学生”听。朗读完毕,“老师”会进行考试——以单字做题,念出四个单字选项,让“学生”通过按钮选择正确答案。

这看起来很简单,事实上并不难。在一个回合中,“学生”的回答非常好;在第二个回合中,“学生”不小心犯了一次错误,遭受了45伏的电击,但“学生”没有感觉到痛,甚至认为“电击”不过如此,于是就在放松的心情下,随意地开始回答。

这种心态让“学生”的出错率越来越高,遭受的电击伏特数也越来越大。“学生”开始感到害怕了,而害怕更增加了答错的概率。于是,他开始在遭受电击痛苦时,敲打墙壁、祈求、尖叫……

当然,没有人在实验中遭受电击。在隔壁房间,“学生”是故意答错题,然后打开录音机,让录音机搭配着发电机的动作来播放预先录制好的尖叫声。

1.4 无怨无仇,却残忍无比

不管怎么说,“学生”的尖叫声还是让“老师”感觉到了不舒服。在电压达到135伏特时,很多被试都提出“暂停实验以检查学生的状况”的要求。这时,研究人员向他们保证,他们将无须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有人表示想要停止实验时,实验人员则会依这样的顺序回复他:“请继续”、“这个实验需要你继续进行,请继续”、“你继续进行是必要的”、“你没有选择,你必须继续”。

如此回复四次,如果被试还是希望停止实验,实验就会停止。否则,实验将一直继续进行到“老师”施加的电压提升至最大的450伏特并持续三次。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