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早期教育的关键是教育家长(1/1)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anxiang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一)

一位西方学者说:“婚姻的价值不是父母生了孩子,而是孩子生了父母。www.Pinwenba.com”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这句话非常精辟。其精髓就在于有了孩子后,家长必须重新社会化,必须从头学习,其中主要是学习如何教育孩子。因此,我认为,家庭教育的关键不是家长如何教育孩子,而是家长如何学习教育孩子。在对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中,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案边的一本新书印证了我的想法,中译本书名叫《独生子女——欢乐与挑战》。

自上世纪70年代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便成了我国心理学和教育界研究的重点,也成为千百万家庭关注的热点。而在美国,世俗的变化对家庭教育也产生深刻的影响,如出生率下降、工作妇女的增加、当父母的年龄的改变、离婚率升高以及随之而来的单亲家庭的增多,无不影响着家庭关系的性质和家庭教育质量。因此,苏珊·纽曼的这本新作无疑会成为我们关注的对象。

我们知道,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有规律的。独生子女的心理发展同样遵循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独生子女是一个家庭范畴内的概念,它不同于心理学上的“问题儿童”,并不必然有“问题行为”。在全社会范畴中,独生子女与其他社会成员一样,享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必须遵守同样的社会规范,将来履行同样的社会职责。某些独生子女之所以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究其根源,主要是不良的家庭教育引起的。也许我们能轻而易举的罗列出一连串不良家庭教育的具体表现,但导致所有这些表现的深层原因是焦虑。

家长的焦虑心态是不良家庭教育的根源。

(二)

独生子女的家长内心容易产生焦虑。细究起来大致有这么几类:

首先是生物性焦虑。从种系发展的角度看,子代是亲代基因传递的载体。一般说来,子代的个体越多,基因成功传递的可能性也越大。当“你基因的前途维系在你的独生子女身上,维系在你未来的计划和对孩子未来的希望上”时,对独生子女的人身安全很容易变成家长关注的核心,一旦关注变成弥漫的恐惧感,就成了内心的焦虑。本来,家长关心孩子的人生安全是必要的,理所当然的。但焦虑状态使家长变得惶恐不安:“你对自己的孩子是如此溺爱,以致对她可能受到的哪怕是最微小的伤害都非常担忧。”“她遇到的每一个窘境都使你神经过敏,就像你自己弄出的错误和灾祸一样。”而家长内心的这种焦虑,会在自己的日常言行中有意无意传递给孩子,演化了孩子的焦虑。作者指出,“生活中没有什么具体的规则能让任何孩子略过成长中的痛苦”,“独生子女的父母有时间和精力用温和、建设性的方法来培养他们单传的后代。如果你在养育你的独生子女中保持从容的态度,减少对孩子的包办和担忧,他们的生活就会变得十分轻松”。

第二类是成长性焦虑。现代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儿童的成长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儿童自身的因素(如气质、智力、需要、动机、兴趣、社会交往等)相互作用的结果,任何单一的因素都不足以完成儿童发展任务。每一个孩子从小到大,都需经历相同的发展历程,完成各个发展阶段的任务,为走向成熟打好基础。但很多家长并不了解这一点,他们把儿童成长的责任完全彻底地揽在自己身上,采用催赶的方式,加速儿童的成长。最常用的催赶办法就是剥夺儿童的游戏权利,把儿童置身于成人的监视中,喋喋不休不断地灌输成人社会的知识和经验,而这恰恰不符合儿童学习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把孩子过多地放在成人世界中,这同样无助于他的成长。成人的经验不能代替幻想剧、打雪仗和坐雪撬时的激动人心的时刻,或者荡秋千和野外体育活动的时候。不要因为家庭中的其他人都是成人,而在对待你的孩子上陷入成人模式。”人们嘲笑揠苗助长的愚昧,但在家庭教育中却不断重复这样的举动,不顾孩子的年龄特征催赶儿童成长,为儿童成长制造痛苦和种下隐患。更有一些祖辈对第三代的教育越俎代庖,大包大揽,既使年轻父母对自己的子女教育卸任,失去了他们本阶段的发展任务和人生责任,又使儿童缺少了向父母亲认同的机会,实在不可取。在现实生活中,儿童在成人的催赶下,童年过得太匆忙,以至于孩子们无暇享受童年这一美好的人生第一阶段。其结果必然是儿童变为成人后的失落以及父母变成老年后的后悔。许多心理问题就是这么发生的。

(三)

第三类是目标性焦虑。作者指出,“那种要孩子成才的渴望正在四处蔓延”。许多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孩子寄托过高的期望,不仅仅是远期目标过高,而且近期目标也很高。例如要求学前儿童会写字、会计算、会英语、会艺术、会待人接物、会在宴会上正襟危坐、会在生活中循规蹈矩等等。家长对孩子过高的目标期望,实际上“是他们对自己地位和愿望的替代性的满足”,是对自己失望后的补偿。作者劝告我们,“不要要求或期望孩子会百分之一百合作或完美”,“完美孩子的培养是以失去他的童年为代价的”,“把一种模式强加给孩子,通常会在其他方面引起孩子的挫折和行为问题”,“独生子女的家长必须使自己客观,而且要力图了解他们孩子的世界中真正发生了什么”。事实上,“对孩子的期望如符合实际——在孩子的教育和社会交往上——会给所有的父母和孩子带来满足”。

第四类焦虑是社会性焦虑。家长的焦虑心态并不是空穴来风,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社会焦虑的强化。社会焦虑更多的是商业炒作的结果。无论是“文人下海”还是“商人办学”,不少人都发现独生子女家庭教育是个富矿。于是大脑开发、零岁工程、英才培养、神童速成,乌烟瘴气、铺天盖地,搅得家长眼花缭乱,六神无主;盲目跟进,欲罢不能。不少托幼机构在这风头上也是巧立名目,花样翻新,推波助澜,越演越烈。

生物性焦虑反映缺乏自信,成长性焦虑反映忽视规律,目标性焦虑反映渴望补偿,社会性焦虑反映教育的浮躁。各类焦虑交织在一起,演变成家长的教育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在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中最普遍的问题表现为保护过度和期望过高。该书作者有感于此,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非常地中肯和实用。篇幅所限,我无法娓娓道来,但有一点必须提及,那就是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及的“把孩子想得大一点”,你既不必陪伴孩子做作业,也不必用“贿赂”的方法要求孩子听话,“要坚持对孩子有所要求”,“提早让孩子肩负起理性的责任”,“你应多花一点时间来纠正孩子不合理的行为”。一位明智的家长对独生子女要远一点,也就是“让孩子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应当在必要或他们提出要求时,才去帮助独生子女,其余时间则应放开他们”。如何做到这一点,书中列有详尽阐述,感兴趣的读者请自己翻阅,定能有所收获。但我认为,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改善独生子女的教育处境,关键是转变家长的观点,消除内心的焦虑。只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才算是真正关心儿童、尊重儿童、保护儿童。

作者苏珊·纽曼是一位社会心理学家,可能是针对当今美国社会的现实,她在书中花了大量篇幅讴歌独生子女对父母,尤其是对女性的好处,反映出典型的女权主义倾向。对独生子女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则是该书中间部分的重点。读者如果时间有限,不妨从中间突破。

该书的英文原名为Parenting an only child,直译是“养育一个孩子”,意译是“只生一个好”,倒也符合作者的心迹。

2008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