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期中考(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anxiang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十月三十号。

从九月中开始,经过一个半月的忙碌,方为家的第一期三十亩贻贝养殖,终于在昨天下苗完毕了。

放眼眺望,海面上白色浮子星星点点,排列整齐。

等待明年八九月份的时候,就可以上交这份‘贻贝养殖’的第一期答卷。

而今天,白潭中学的期中考试也开始了。

昨天淅淅沥沥的雨,在夜里停了下来。

秋风和煦,阳光正好。

考试时间只有两天,但要考的科目有七科,时间安排上比较紧凑。

第一天上午考语文和历史、下午考地理和生物;第二天上午考英语和政治、下午考数学,考完就是周末放假。

“文老师!明天的数学考完才三点四十分,到时候直接就可以放学回家了吗?”

“对啊……哎哎?马上就要考试了,不想着待会儿怎么考试,就想着放假呢?”

文素素好气又好笑。

早读课结束之后,她就拍了拍手:“时间差不多了,大家收拾收拾,各自过去考场准备吧,第一科先考语文,该背的都背会了吧?”

“背会了!”

“拿到试卷的时候,记得先看清楚试卷,不要拿到其他年级的卷子都没发现。然后记得我说的,先看一下作文题目,简单的先做,不要在难题上耽误太多时间,记得写班级姓名,这个千万不能忘记!”

“知道了!”

从没想过文素素也有这样老妈子啰里啰嗦的时候,各种注意事项讲了一遍又一遍。

“都去吧,加油加油!不要坐错位子了啊!”

“知道了——!”

众人这才纷纷收拾起东西来。

其实也没啥好带的,这年头阅卷都是人工,也不用填什么答题卡之类的,书包背上直接过去就行。

徐采苓速度快,背着书包就跑过来找柳知意了,她俩都在隔壁一班考试。

方为留在自己班考试,而阿胜则得跑到楼上的初二三班考试。

期中考这会儿,课间操也不用做了,这二十多分钟的时间,便是众人去考场准备的时间。

“知意,你收拾好了吗?我们一起过去呀。”

“嗯嗯,收好了。”

“那走吧!”

两个女孩子结伴一起离开了教室,往右手边一拐,进去隔壁的一班。

平日里是不准到处串班的,这还是徐采苓和柳知意第一次走进一班的教室里去。

这会儿还有不少一班的学生在教室里,加之两个女孩子长得漂亮,吸引了不少其他班同学的目光,她俩直愣愣地走进去时,感觉还蛮不好意思的。

也许是在自己班待久了习惯了,这会儿走进一班的教室里,徐采苓和柳知意都莫名地感觉一班的教室好单调……

“黑板报也没有。”

“卫生也没我们班做的干净。”

“哇,桌子都歪歪扭扭的,这脚印是怎么跑到墙上去的?”

徐采苓皱了皱眉,果然还是得走进其他班的教室里面看看,才知道班和班之间也有差距,明明学校没分什么重点班、快慢班呀,可就是感觉一班不如他们二班!

柳知意笑了笑道:“没事啦,反正又不是过来上课的,就考个试而已。”

“也对!”

两人虽然在同一个班考试,但座位隔得有点远。

各自在自己的考试座位,把东西先放好。

这会儿跟她俩同桌考试的,都是初二年级的学生,然后前后是同为初一的不同班学生,主打一个都不认识。

向来清清淡淡的柳知意没有认识身边‘新同学’的兴趣。

连善于交际的徐采苓,在这种临时拼凑的考场中,也没有认识‘新同学’的兴趣。

两人放好东西,徐采苓又过来找她,趁考试还没开始,一起去个卫生间。

回来经过自己班的时候,班上的绝大部分同学都已经离开了,跟一班一样,也来了很多其他班的同学。

不少学生都好奇地看着他们班的黑板报。

方为留在自己班考试,他这会儿坐到了第一组这边,位置靠窗。

窗户打开着,两个少女经过的时候,趁他不注意,伸手戳了戳他的后背。

等方为回头看时,她俩又嘻嘻笑着,手挽手跑开了。

不多时,方为的‘新同桌’也来了。

是初二年级的一个女孩子,应该称呼‘学姐’才对。

只是这位学姐一副学习成绩不好的样子,穿着明显改过的‘个性’校服,耳朵打着耳洞,嘴里嚼着口香糖,也没带书包和其他的复习资料什么的,就只带了一根笔过来。

她看了方为一眼,也没打招呼,什么话都没说,动作很大地拉开椅子坐下,然后趴在桌子上睡了起来。

或许这位学姐自我认知里,这样很帅、很酷。

但在方为看来,觉得还是怪好笑的。

当然也不是什么嘲笑的意思,只是随着眼界和心态变高之后,再回头看这些,当年曾觉得‘帅’‘酷’的行为时,有种摇头感叹的感觉罢了。

岛上的教育资源匮乏,成绩不好的学生也占据着大多数。

受生长环境和父母教育的影响,能够目光长远地认识到学习重要性的学生实在是不多的,很多学生心里想的就是反正高中也考不上,在学校里混混日子,毕业后去打工就算了。

尤其是初二年级的时候,受青春期到来的影响,少男少女们的观念会发生极大地转变,某些好学生突然‘堕落’了这种事屡见不鲜。

……

随着大爷敲响钟声,期中考试也正式开始了。

监考老师拿着两叠语文试卷走进来,一叠是初一年级的,一叠是初二年级的,分给座位最前面的学生,让大家依次传递下去。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