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anxiang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战后,有些人认为,英国皇家海军应该把挑战公海舰队的时间选在一九四三年初。在这些人看来,如果英德海军在一九四三年决战,那么英国皇家海军取胜的机会将非常大,也就有可能一举扭转战局,甚至能够避免在一九四三年战败,至少能坚持到一九四四年底,从而获得美国的强力援助。
这种观点有道理吗?
仅看双方的舰队规模,确实有一些道理。关键不是英国皇家海军,而是大西洋对岸的美国海军。
到一九四三年初,英国皇家海军最多只能获得“前卫”号,而实际情况更糟糕。主要就是英国皇家海军并没有把“前卫”级当成主力,而是只将其当做一种过渡性质的战舰,真正的主力是接下来的“狮”级战列舰。前面提到过,“狮”级在各方面都超过了美国的“南达科他”级,直追“依阿华”级,算得上是大战期间设计出的最强大的快速战列舰之一,“前卫”级则在各项性能上都不如“北卡罗来纳”级,只勉强达到了大战爆发前的标准,与大战期间设计建造的快速战列舰有一段差距。结果就是,英国皇家海军只打算建造一艘“前卫”级,也就没有为这艘战列舰单独开发双联装十六英寸主炮炮塔,而是决定沿用“伊丽莎白女王”级上的双联装十五英寸主炮炮塔。虽然英国皇家海军已经开始重视火力,没有使用“乔治五世”级上的十四英寸主炮,但是与同时期的快速战列舰相比,“前卫”级的主炮火力最多只算得上平庸。如果考虑到火炮的制作工艺、炮弹的性能等等,“前卫”级的主炮火力甚至不如“俾斯麦”级。要命的是,即便如此,“前卫”级的主炮炮塔也不可能按时交付,从而导致“前卫”级的工期大幅度延长。
虽然英国皇家海军想在一九四三年初获得“前卫”号,但是实际交付时间却是在一九四三年下半年。
也就是说,“前卫”号根本赶不上一九四三年初的海战。
这下,问题严重了。
虽然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建造“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的时候,也遇到了很多麻烦,而且最大的麻烦也是在主炮上。当时,帝国海军认为配备“俾斯麦”级的三百八十毫米舰炮的性能已经达到极限,即便继续改进,性能提高幅度也相当有限,因此很有必要在新式战列舰上安装口径更大的主炮。为此,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投入巨资,开发出了四百毫米主炮,准备将其用在“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上。按理说,这种性能与美英最新式的十六英寸舰炮等同的巨炮应该跟“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同步发展,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到一九四三年初,这种舰炮也只完成了测试工作。结果就是,在首先建成的“腓特烈三世”号上,配备的依然是四座双联装三百八十毫米炮塔。只是,帝国海军在这么做的时候留了一手,即对双联装三百八十毫米炮塔做了结构优化,使其直接适应新式炮塔的炮座,而没有对炮座做修改。也就是说,在新式炮塔制造出来之后,可以直接更换,不需要对战舰做太大的改动,更换所需时间也就几天而已。
更重要的是,“腓特烈三世”号与“威廉一世”号肯定能在一九四三年初服役。
可见,如果凭借自身实力,到了一九四三年初,英国皇家海军别说扩大优势,还将彻底丧失优势。到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将拥有六艘快速战列舰、两艘战列巡洋舰与两艘大型巡洋舰,主力舰的数量将超过本土舰队。
只是,英国皇家海军靠的并非自身实力。
事实上,如果没有美国海军提供的支援,英国皇家海军早就丧失优势了。
到一九四三年初,美国海军的实力,准确的说是主力舰的数量将有一次较大的扩充,战斗力将大幅度增强。
这就是,“南达科他”级的后两艘都将正式服役,“依阿华”级的首舰也将建成。
有趣的是,当时“南达科他”级的后两艘,即“马萨诸塞”号与“亚拉巴马”号已经正视服役了,而且前者还在十一月的时候去过加勒比海,但是没有开往太平洋,在十二月初就回到了切萨皮克湾。问题是,美军却一直没有把这两艘战舰编入战斗序列,因此这两艘战舰处于“未服役”状态。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美国当局显然不想把这两艘战舰派往英国。
当然,到一九四三年初,情况也许会有所变化。到时候,在公海舰队新获两艘快速战列舰,而皇家海军的“前卫”号又迟迟不能服役的情况下,就算美国海军不大乐意,也会把这两艘战舰派往英国。
这样一来,到一九四三年初,英国本土舰队就将拥有九艘快速战列舰。
当然,这还是最保守的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