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家长(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anxiang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苏长青是四维的大家长,一回来荷花胡同16号顿时热闹了起来。

西门雄和柳雨菲都留在东京没回来,两人是摄政王,在神野主持日常事务。

相熟的人纷纷询问,表示思念之意,气氛与日企完全不同,苏长青颇感温暖。

杜可可带着穆沐和胡军等主创在外面跑了一个月,错过了四维的会议,对苏长青收购日本艺能社还是有些不理解:“日本的电影太小众了,电视剧也没什么市场,为什么收购他们的艺能社,有这钱还不如买个好莱坞小公司。”

这个想法大方向没错,既然想走国际化道路,那还不如直捣黄龙锲入好莱坞。

不过操作起来是有问题的,四亿人民币按照九六年汇率不到五千万美元,能买下的好莱坞制片公司恐怕就是个有点历史的空架子,不可能包括一栋带摄影棚的五层楼房,两套电影摄制设备以及全套后期,还有两百多个马上可以投入工作的演职员工。

好莱坞的房价在未来十年内也不可能翻十倍,仅仅神野那栋楼未来就值二十亿人民币,这是一笔抄底日本经济的综合性投资。

而且好莱坞缺乏八幡晴美这样的人脉帮忙斡旋,也不可能允许苏长青分两年期付款。

一旦投资好莱坞,早期恐怕请不起高仓健这个水准的演员,那地方一个一线大牌的片酬动辄千万美元,等于公司价值的五分之一,即便投资个两千万美元的片子仍属于中低成本制作,等于是从刷盘子干起。

《入殓师》这样的电影获奖潜力极大,但只能在东方拍摄,弄个好莱坞团队难以大展拳脚,甚至可能毁了。

或许终有一日苏长青会在好莱坞占据一席之地,不过首先得积累足够的名气和实力,带着适合自己的文化基因进去,如果像许多前辈一样被同化得面目全非,那还不如留在东方。

另外杜可可说日本电影小众也是没错的,八十年代末日本电影就逐渐没落,题材越拍越偏,已经和中国六代导演一个德性。

日本电视剧的辉煌时期也已经过去,剧集越拍越短,一部剧通常只有十集左右,离开本土就很难赚钱。

国内八十年代引进过不少日本长剧,口碑很好,后来之所以没了,关系恶化是一方面,主要还是不赚钱。

按国内的播放习惯十集也就一星期,还没热起来就结束了,这谁受得了。

二十一世纪初我们和韩国关系也不怎么样,却引进大量韩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足够长,越长越好,一百来集的好几部。

一个月不见,经过各种舞台的历练,穆沐显得成熟了不少,益发动人。

苏长青本以为见到她会深感愧疚,然而并没有。

为什么要愧疚呢,高仓前辈说了要无所畏惧。

偷换概念勉强能自我安慰,他还是为自己毫无愧疚之意而有些愧疚的,于是进一步自我安慰:“我也没想象中那么渣,还是明是非懂道理的。”

但也仅仅是懂道理而已。

穆沐对苏长青需要长时间在日本拍戏有些不舍:“为什么要写个日本故事呢,难道这些事就不能发生在中国,以后国际上成功了,岂不是便宜了小鬼子。”

这个题材还真不好移植,就像《深夜食堂》,不管多大牌的导演、明星,谁移植谁扑街。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