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 平生好作帝王师(4)(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anxiang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在魏了翁启程赶赴京湖的时候,整个京湖地区都处在蒙古铁骑的攻略之中,州郡在敌人的嗜血狂杀前瑟瑟抖,人民在游牧骑兵的驰突下成千上万的死亡或者流离。而当魏了翁开始返回京城的时候,荆湖北路和南路的状况已经大致安定下来,损失虽然惨重,但元气并未殆尽,破损的州城很快得到了整修,流散的人民火得到了重新安置。更让他觉得欣慰的是以郑云鸣为的一批年轻将领们,在血与火的征杀中脱颖而出,大宋还经受得起很多年蒙古人这样子的打击,但最怕的就是失去希望。郑云鸣、王登、杨掞、白翊杰这些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就是大宋的希望,也是大宋光明灿烂的未来。

这也是他焦急的准备赶回京师,要当面对天子奏报的最重要的事情。毕竟天子也需要一个希望。

当魏了翁准备启程的时候,整个襄阳城的重要官员和上万的百姓都来送行。他总共在襄阳呆了也不到一个月,百姓们当然不是感念他治政的恩德。而是希望这位难得一见的朝廷大员能够将这里的实地情况及时反映到中央去。自古以来地方上的疾苦,庙堂诸公只能通过奏章上的只言片语了解,如果有一名中央官员能够将自己的亲身所见所闻直达天听,那效果比京湖上一千份奏折都要真实的多。

在踏上座船之前,魏了翁对诸位官员一一握手话别。

对赵葵,他的临别赠言是督促,赵葵的家族背负着赵范激襄阳叛乱的耻辱,只有用精忠报国的事迹来洗刷。

对郑云鸣,更多的是勉励和告诫。

“古来少年英才,无不是经过了许多波折锻炼,才能磨练出坚强的性格和足够的才干。”魏了翁把着郑云鸣的手说道:“你走出的这第一步,整个大宋,不,自古至今能够像你一样顺利的都屈指可数,但人生的路程很长,有人开局很顺,却结局凄惨,有人几十年郁郁不得志,却晚年大放光华,希望你不要因为目前的这一点成绩就自高自大,放松了努力,你要知道,这里是襄阳,是天下的门户,你的任何一点自满不单朝廷看得到,蒙古一样看得到。”

郑云鸣躬身拱手道:“怎敢不竭心尽力,战战兢兢,为国家守卫襄阳!”

其实在这个时候,整个荆鄂副都统司上下,最没有为京湖尽力的估计就是郑云鸣本人了。

杨掞被改建城防的事务缠的分不开身做别的,每天从早到晚的蹲在工地上,在他的严格监督下,襄阳城一点点的生着改变,城墙上暴露出夯土的地段越来越少,包砖的地段慢慢的增加,在城中高耸的钟鼓楼已经渐渐的成型。不光是城内,城外的护城河已经被拓宽到几十丈,不要说云梯冲车无法抵达城墙下,护城水壕已经真真正正的成为一条护城河,杨掞手下的工匠明了一种三舟无底船,用三条舢板相连,上面用木梁连接,铺上木板,可以在护城河里自由往来,运输军器物资。

王登督促着襄阳城守军日以继夜的操练,又要操心处理因此带来的种种争吵抱怨。在重体力训练之下,各军官兵都是叫苦连天,甚至连荆鄂军中都开始传说王登的新外号“活阎王”。但王登毫不退让,依旧坚持着严格的训练,除了训练士兵们披着双层甲胄跳跃深壕,也督促他们练习在箭雨下抢筑工事,迎着高地进行攻坚。每一天都有将领拿着士兵们的请愿书到制司衙门对赵范抱怨,要求活阎王将手段放轻一点,让襄阳的守军们有喘一口气的机会,制司只把一切都推到荆鄂军身上,于是白天王登刻苦练兵,晚上就由葛怀到各个军营去请兵将们喝酒吃饭,拉进关系,好不容易维持着荆鄂军和众军的关系。

6循之则忙着给各军补充衣甲军器,土龙军一直到战争开始的时候,也只有五千人的规模,而步兵只有二成人能披甲,其余都是没有甲胄防护只能依靠盾牌护身。在去岁的征战中其实伤亡并不小,只是因为土龙军军纪严格,没有出现宋军经常生的溃散现象,所以才没有生较大规模的伤亡。随后土龙军经过二次招兵,规模比以前扩充了一倍还多,兵甲军械自然更短缺。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