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anxiang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这不管是年龄相差甚远的两人,竟借着酒意聊了起来,相谈甚欢。

从秦汉帝王,聊到了大唐的绝代风华。从北击匈奴的荡气回肠,再到南宋兵临城下的憋屈。

双方都是熟知历史的人,却对历史有着不一样的认识,因此两人是和而不同。

出于好奇,朱棣还特地问了罗贯中,为什么要把曹操塑造成反派。得到的回答是,“曹、刘二人皆雄主也,然曹势大,刘势微。世人爱观以弱胜强之事,此著书基本之道也”。

可怜的曹老板,要背负很长一段时间的恶名了。也不知道这个时代会不会有较真的人站出来为曹老板仗义执言呢?

继续聊下去,罗贯中看朱棣如此平易近人,也渐渐打开了话匣子。

“恕老朽直言,当世之人皆认为小说乃上不得台面之物,为何王爷却如此看重老朽写的东西呢?”

“小说上不得台面?若是如此想就大错特错了。”

“愿闻其详。”

“从汉赋到唐诗再到宋词,篇幅字数一直在增加,所为的不就是能更好地把一个故事讲的淋漓尽致吗?文学的体裁从来都没有高下之分,广大百姓对小说的内容喜闻乐见,若是有人不喜欢,那他又算老几?”

借着周总理的话把想说的喷出来是真的爽,朱棣顿时来了继续喷下去的灵感。

“不是有一首诗是这样说的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每个时代都会有闪耀的明珠,没有任何厚古薄今的必要。”

罗贯中一听就懵了,难道自己读的书是假的?为什么搜肠刮肚也对这首诗毫无印象?这作诗的人胆子也忒大了,敢说诗圣诗仙的诗已经没什么新鲜的了,他这份豪气也真是令人敬佩。

“恕老朽愚鲁,未曾听闻此诗,王爷可知此诗乃何人所作?”

朱棣心想,不应该啊,这么有名的诗为啥会没听说过?别是自己把明、清的诗搬出来了吧。

仔细一琢磨,还真有可能。唐宋时期的人好像也不太敢对李、杜大放厥词。

“本王也不记得自己是从哪听到的了,若是罗老未来打听清楚了,可定要让本王了解一下这位诗人的名号。”朱棣非常“真诚”的说道。

也不知道有没有蒙混过关,朱棣打算立马岔开话题:“对了,这《三国通俗演义》是不是还没有做开篇词?”

“这个说来惭愧,老朽自己也曾做过几首,却都不甚满意,因此还一直空缺着。”

“今日本王诗兴大发,这首词就赏给你了。拿笔和纸来。”朱棣大声的喊道。

下人们很快就在酒桌上清出了一块地方,摆好了笔墨纸砚。

朱棣大笔一挥,借着酒意开始在纸张上肆意书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朱棣总算是明白为什么古人喜欢喝完酒写诗了,因为这样是真的爽啊。不过唯一的遗憾就是,他本就不好看的字,借着酒意写完后就变得更加奔放了,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瑕不掩瑜,字虽然不好看,但这诗毕竟是号称明代三才子之首的杨慎写的,内容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王爷写的一手好词啊,与苏东坡的《赤壁怀古》相比别有一番风味。”

罗贯中是真没想到朱棣年纪轻轻就有这般文化造诣,以这首诗的水平,就算称之为天纵奇才也并不过分了。

“怎么样,这词给罗老你的《三国演义》做开篇词可不算掉价吧?”

“承蒙王爷厚爱,老朽在此谢过王爷赏赐。”

罗老作势欲跪,被朱棣赶紧扶住。随后又是一番攀谈交心,这顿饭吃的是主宾尽欢。

送走罗贯中之后,朱棣的眼睛里立马恢复了清明。饭局上吃好的标志是把酒喝到位了,因此装醉就成为了一门学问。

下午朱棣没出门,在家远程遥控了报社的人去罗贯中那里把稿子带走。

忙完工作之后刚想享受一下午后的美好时光,就被一位不速之客给打断了。

“燕王朱棣接旨。”尖细的声音听得人有些不适。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关于土地兼并问题,燕王献策有功,特赏银千两。令限燕王在十日之内提出针对此问题的具体对策,并由他人代为呈在朝堂之上以供百官作为参考。钦此。”

“臣接旨。”

朱棣脸色凝重,往过来送旨的公公手里塞了不少银子,希望打听打听具体是什么情况。废了半天劲,这才知道当时朝堂上发生了什么事。

“坏了。”

千算万算,没算到朱元璋不打算帮他保守秘密,而是想把朱棣推到台前去做这件事。

对着下人说道:“赶紧去传道衍大师过来与本王议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