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齐国亡(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anxiang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如果说真有什么是不需要沈兵操心的,那就是治安了。

这方面全部按秦律来,犯什么错治什么罪,该罚的罚该上刑的上刑。

这些甚至可以说连沈兵都无法捍动……那可是秦律,不按秦律实施的另一个意思就是要造反了。

沈兵想要自立没错,但却没想造反此时也不是时候。

所做的这些,沈兵都不是一拍脑袋拿的主意,而是按现代华夏发展经济的模式来的。

“想致富先修路”这是发展交通,另外还有水、电等基础设施,只有这些基础设施完善了才有开设工厂、招商引资的条件。

“教育从娃娃抓起”是发展教育。

只有教育跟上了,才能为工厂提供大量的合格的劳动力。

如果教育跟不上工业化进程,那大量的人口不仅无法成为劳动力反而还会成为一张张吃饭的嘴会成为社会的负担。

与华夏人口差不多的阿三就是这情况。

“严打”是抓治安。

只有治安好了外资才会放心的在这里设厂并把资金转移过来,否则干个几十年一次抢劫就付之一炬,谁还敢投资?

同时治安及生存环境的改善还有利于吸引人才。

在这基础上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并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发展工业……不过区区数十年,全球规模最大的工业国就出现了。

有这么好的成功经验,沈兵当然知道利用。

于是发展北地经济时几乎就是照搬。

如果说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华夏是在一穷二白、技术落后的基础上,只能用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技术。

北地虽说是一穷二白,但有沈兵在就绝不能说是“技术落后”。

甚至不仅不是“技术落后”,北地的技术应该是比其它地区先进好几级。

再加上北地又有中原的支持且地方也小,于是速度可能要比华夏快得多。

发展情况果然像沈兵想的那样。

初时速度还比较慢,沈兵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许多百姓还有疑虑……百姓大多祖祖辈辈都守着一亩三分地,从没有经过商,而现在要把晋爵换来的房舍和土地抵押出去经商,总觉得不塌实。

但数十万人里总有几个大胆的,于是就有几人这么做了。

整个程序都是在苍等工匠的指导下完成的,然后才一个多月就织出布来售卖并盈利……

其它人一计算利润,乖乖不得了,只需要四、五个月的时间就能收回成本。

于是后来者纷纷跟进,最后都到了人满为患的地步。

但沈兵也知道不能有太多人加入同一行,于是后面的审核资格就越来越严、抵押贷款也越来越难……这其实就是一种调控。

不过当然还有其它的经营渠道。

舂米作坊和磨坊很快就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

然后拉面店、水饺店接踵而至……

这个其实也是工业发展的一个特点。

一座城市或地区若处于农业状态的话,这种饮食店数量很少。

原因是家家户户都自给自足且生活紧张要精打细算,不会有人愿意到饮食店消费也消费不起。

所以古时酒家都是针对过路旅客,也就是住宿和吃饭一体的。

客人一进来,小二都会习惯性的说上一句:

“客官,您是住店呢,还是打尖哪?”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