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一锤定音(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anxiang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从距离上看,共和国的本土防御圈的东部战略防御空间在1000千米左右。

如果面对的是二流军事强国,1000千米的战略防御纵深已经非常充足了。问题是,共和国在西太平洋上面对的是超级大国,即便算上向外延伸的200到500千米防御空间,西太平洋上的战略防御纵深也非常有限。早在2049年,制定第一份战争计划的时候,身为陆军上将的袁晨皓就明确提到,从保证本土安全出发,应该在战争初期设法夺取包括关岛与菲律宾在内的西太平洋上的战略要地,将本土防御圈向东扩张1000到2000千米,从而确保本土不会受到威胁。

从战略上看,如果能够夺取关岛与菲律宾,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问题是,有那么容易夺取关岛与菲律宾吗?

显然,这个问题不需要回答。美国利用托管国的身份控制了北马里亚纳群岛之后,关岛就成了美国最重要的海外领地(地位高于托管地区、低于联邦州,具有相同身份的还有加勒比海地区的波多黎各),从法理上讲,攻击关岛就是攻击美国本土。即便是菲律宾,也不是想打就能打下的。不管怎么说,菲律宾是一个拥有近亿人口的国家,而且是一个长期亲美的国家,即便不考虑美国直接出兵,能够轻易占领菲律宾,也会为此付出重大代价。总而言之,向东进军的难度非常大。

正是如此,共和国才退而求其次,盯上了日本的火山列岛。

从某种意义上讲,共和国派兵进驻硫黄岛,并且在岛上修建军事设施,已经在侵犯日本的主权了。更重要的是,即便完全站在军事立场上,也有理由相信,占领硫黄岛正是共和国在太平洋战场上主攻的实质性表现。也就是说,早在2050年之前,共和国当局就对太平洋战争的性质有了明确界定。

既然是主攻,就得理出轻重厉害关系。

毋庸置疑,作为世界上最广袤的海洋,一个战区司令部肯定忙活不过来。因此在谈到太平洋战争的时候,裴承毅首先提出了成立新的战区司令部,即在西太平洋战区司令部的基础之上,以战略方向划分作战区域。对于元首的决定,没人表示反对,就连西太平洋战区司令刘岷轩上将也认为,有必要成立新战区。只不过,在成立几个战区、以及各个战区所辖范围的问题上,大家的意见就不完全一致了。

裴承毅的意思很明确,即在战争初期,一切从简,不要搞得太复杂,只成立两个新战区,如果今后有必要的话,再成立新战区。袁晨皓与李向东却不这么认为,两人都觉得应该一步到位,成立3到4个新战区,并且明确规定各个战区的管辖范围,避免在职权划分上出现问题。

双方的态度很好理解,裴承毅希望亲自统管太平洋战场上的作战行动,因此要将职权集中起来,而不是过度分散。袁晨皓与李向东则不希望元首插手军事行动,因此想把战区细分,让元首无从着手。

如果在平时,也许还没有什么大问题。

因为在战争时期,元首拥有直接统辖军队的大权,所以争论下来,李向东与袁晨皓不得不先后做出让步。

在裴承毅的坚持下,最终以划分的方式,在西太平洋战区的基础上成立新的西太平洋战区与西南太平洋战区,两大战区的统辖范围以加罗林群岛为界,即加罗林群岛以北地区属于西太平洋战区、加罗林群岛及其以南地区属于西南太平洋战区。因为这条界线大致在北纬10度上,所以又被称为“北10度线”。当然,也不是北纬10度以北的地区都属于西太平洋战区。因为是南下西南太平洋地区的跳板,所以菲律宾群岛被分给了西南太平洋战区。更重要的是,西南太平洋战区的司令部设在那霸,即原西太平洋战区司令部,而新成立的西太平洋战区司令部则设在日本的横滨(部分设施在横须贺)。也就是说,新的西太平洋战区只保留了名称,其余的全都移交给了西南太平洋战区。

由此可见,裴承毅把重点放在了西南太平洋战场上。

对此,几乎没人提出反对意见。有资格参加高层军事会议的,都是共和国军队的高级将领,都知道共和国的基本战略,也就清楚南下的重大意义。

问题是,在讨论战术话题的时候,裴承毅却没有提到西南太平洋上的作战行动。

不管从哪个角度出发,在南下之前,共和国海军都得做好一件事情,那就是确保印度洋的制海权,而且得确保在北印度洋海域的绝对制海权。正是如此,裴承毅首先提出了印度洋上的作战行动。

虽然作为前陆军上将,裴承毅的专业在地面战场上,但是作为共和国战争经验最为丰富的统帅,他对海战的理解不在任何一位海军将领之下。当然,必须承认,裴承毅的海战战术知识并不丰富,作为统帅也没有必要搞清楚战术问题。谈到印度洋战争的时候,裴承毅只提出了两点,一是歼灭进入印度洋的所有敌国舰队、并且阻止敌国舰队进入印度洋,二是控制前往南大西洋与地中海的通道、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军事行动。针对这两个要求,裴承毅显得很大方,即海军可以自由调动除西太平洋战区之外的所有军事资源,包括在东南亚地区活动的南海舰队。

可以说,从这一简洁明了的军事部署就看得出来,裴承毅确实是最合适的战时统帅。

换个角度看,如果出任元首的不是裴承毅,而是某个文职官员,在做出如此重大的军事决策之前,肯定需要广泛征求意见,从而使决策变得更加漫长。对裴承毅来说,却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甚至可以说,即便没有袁晨皓这样的高级将领,裴承毅也能以元首的身份兼任最高军事统帅。

更重要的是,几乎没人怀疑裴承毅的军事决策,更不会有人直接反对。

虽然裴承毅不是万能的,而且谁也无法保证他的决策一定正确,但是在战争时期,特别是在时间万分紧迫的战争初期,哪怕有所偏差,及时的决策也比什么都不做好得多,甚至将决定战争的最终胜败。毋庸置疑,在这种关键时刻,不管是军队、还是国家,都需要一个能够拿定主意,而且对胜利坚信不移的统帅。

有这种能力,而且有足够强大号召力,能够成为军队与国家统帅的,也只有裴承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