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新政辩论 九(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anxiang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牧景跪坐高位上,眸子轻轻的扫过,看着一张张读书人的脸,心中感叹,这些人,读这么多书,怎么就想不明白一些事情呢。

难道时代的鸿沟就这么大。

不过他另外倒是有些意外,明侯府在士林之中,名声狼藉的让人退避三色,但是今日组了这个局,倒是迎来了不少人。

今日赶赴这里的读书人,还真不少啊,多到应该是牧景来到这时代之后,最多一次读书人共聚一堂的场景。

他还从中看到了一些老熟人的面孔。

比如在自己左手边,那个布衣老者,一开始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多看两眼,一下子就认出来了。

黄承彦?

绝对是他。

这个老家伙,就好像一个普通读书人一般,正在一个位置安坐,淡漠的看着众人,眼中多多少少应该有些蔑视。

他的蔑视,牧景倒是能理解几分。

自古以来,论政辩讨,乃是读书人盛举,更是代表一种思想方向,大多都是发生在朝廷的争吵之上,民间的虽不少,但是都难上台面。

而且没有一点资格的人,青梅煮酒论江山,那是要被笑话的。

今天在场的,不过只是一些地方读书人,没有几个名扬全天下的人坐镇,更甚者还有一些不过蒙学之年的小童而已。

在他的眼中,这应该是一场胡闹。

不过牧景现在心中的奇怪是,这老不死的怎么来了渝都呢?

这老家伙不在荆州的待着,跑来渝都干嘛。

难道专程来看看这辩政会的。

不应该啊!

鹿门山三大贤,司马微学识渊博,待人处事如沐春风,最得人所敬仰,庞德公身负庞氏荣誉,乃是荆州世家名门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更是清流读书人的榜样,而黄承彦,这倒是一个很奇怪的人,精通儒墨双学,思想上开放很多,但是又略显得更加固执。

他的固执表现在他的行动上,是一个文学素养,能力不错,读书也很出众,然而性格却比较冲动的读书人。

三大贤之中,要数他对自己是最有意见的,每次去鹿门山,总会被他怼一番。

另外除了黄承彦之外,其实还有一些熟人。

比如当年牧景在太学的时候,所认识的太学生,虽然在太学时候的时间不长,但是认识的人也不少,当年还柔嫩的学子,如今不少都成为了天下的顶梁柱。

昔日太学解散,但是那些太学生却并非没有去向的。

这是一个读书人的时代,读书人的重要性,根本就不需要提醒,所有诸侯都是知道的,不管他们看出身也好,看学识也好,对于读书人,都是善待的。

各方早已经把能争夺的都争夺去了。

如今能出现在这里的当年太学生,只有两种,一种是出仕明侯府了,这种以前不多,但是现在并不少,蔡邕带来的影响力,还是有了,这也是牧景为什么对那老家伙这么器重的原因,他说一句话,比自己一百个承诺,更能让读书人信服。

另外一种,就是在野之辈,不曾出仕,一直鞠耕在田,或许自命清高,开一个小私塾教几个学生,收点束脩,赖以度日而已。

这种其实不少。

当年能入太学之人,皆为地方读书人的骁楚,若没有当地儒者推荐,太学岂会轻易收学生。

读书多了,儒学熏陶之下,清高这何其多。

今日之盛举,不仅仅是明侯府盛宴,更是的读书人的一次大爆发,自然能引来更多的读书人观望。

读书人,即使在田野中,也是口谈天下大势,评论江山万年的一种人,他们最喜欢的就是这种辩政大会了。

………………

大会已经开始。

双方辩手可都不客气,徐庶发难在先,先把旧政拉出来批判,然后卫觊接手,提出新政政策让地方的改变。

旧政辩手自然也不甘落后,徐庶他们说一句,他们就怼一句。

这局势,一上来就是白热化的争论。

其实关于新政和旧政,只是一个政策上的变化,如果是盛世之中,代表的意思只是简单的政策变化,变法改制而已,相对来说单纯一点,失败成功都只是局限变法改制之中,然而在如今的时代,更加代表的是一种时代的变迁。

新政出现,更很多人一种的念想,新朝立,旧朝亡。

或许这更加增添了一些阻力。

旧政这一方,十大辩手,别看普通年龄偏大,也别看他们的名声没有大儒那般响亮,但是终归是读了一辈子书的人。

他们引用了无数的经典,把新政从头到尾的批判了一番,差点就没有列出十大罪状,但是基本上已经把新政的所有政策,都按在递上摩擦了一番。

读了一辈子书的人,心里面的墨水多,出口成章,有条理的事情,没有条理的事情,都能让他们变得很有理由起来了。

他们一开始就已经把新政施行和改朝换代给勾连在了一起,一下子把新政给打了满头星。

而新政辩手这一方,徐庶是主力。

徐庶的口才,未必是最好的,但是确是最尖锐的,这个出身游侠的读书人,可不是善茬,三两句能把人给说的无话可说。

而卫觊,这人出身世家,见识渊博,和徐庶之间的搭配也是很有默契,两人形成了主力,正在默默执行牧景的计划。

牧景根本不在意,输和赢。

时间会证明,政策是对,还是错。

现在的讨论,其实是根本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是纸上谈兵而已,不会因为输赢的结果,而影响新政的布局。

当然,这回影响民心。

如果能赢,自然是最好,输的话,虽不能让明侯府改变态度,但是的确会影响新政在地方的一些认可度。

今日的辩政,从一开始,已经刀光四射了。

徐庶他们的也是拼命了。

蔡堪,蒋琬他们的配合也是的很好,年纪虽不大,但是这段时间,他们在地方,在推广新政,对于新政的熟悉,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他们。

至于学院的那几个人,只能补漏一下。

当然,也不能小瞧他,这些年轻人,最大的有点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正是求学之时,意气风发,敢于批判一切,即使说错了,也因为他们的年纪,而把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