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anxiang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衡州大儒左擎苍老 先生不仅写了亲笔信鼓励元召出师讲学,还捐出族中藏书一千卷,藏书约莫在中秋前后可抵达燕京。
不出宣 竹所料,渔舟从汇通天下借出十万两白银后,亲自带领着木匠上山伐木取材,为对得起圣上的“草堂”二字,她干脆舍弃了常见的青砖黛瓦,选取了山上纹理分明的优质木材盖起了木屋。除了木材,还用了大量的雨花石,高达几丈的围墙是用形状各异的雨花石堆砌,长达数公里的小径也是用大小均匀的雨花石铺垫,古朴原始的材料,给人以曲径通幽、心旷神怡的感受。
除却修路和造 房,大部分花草树木都未被砍伐或者拔去,但是请了懂行的花匠做了大量修剪,略略收拾了它们放飞自我的恣意生长姿态,却又没有显示出过多的匠气。
门前广植林木,杨柳成荫,苍松、古榕如盖,进门后是两栋醒目的楼宇,左“博学”楼,右“笃行”楼,均高八层,蔚为壮观,气势恢宏。楼宇之后假山林立,翠竹掩映。
沿着小径行数百步,可见十座高二层的小屋舍,是为师生居住的寮舍,约容下四五百人。寮舍之间并非一眼可看到尽头,而是隔着高高的篱笆,上面长满了青苔,还爬满了藤蔓和荆棘。寮舍也不是“甲乙丙丁”般草率地命名,分别为“知行”、“利物”、“格物”、“ 致知”、 “厚德”、“慎独”、“慎思”、“慎言”、“慎行”、“无题”。寮舍四周遍布水榭和楼阁,以供学子们晨读和休憩。
穿过寮舍沿着山道上行看见到一座圆形的藏书楼,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横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简称“兴亡楼”。其余建筑都为木制,唯独藏书楼除外,是一座竹楼,所有梁、柱、墙、桌椅及书架都是用竹子制成的,取自“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意。
绕过藏书楼,再爬完“九九八十一”级青石板台阶就到了顶峰,是一个被削得极为平整的草坪,几乎可以称之为校场,可骑马射箭,恣意驰骋。
此为山峰的南面,北面还留有大片空地,树木蓊蓊郁郁,云起鸟飞。
历时半年,一排排,一幢幢木屋拔地而起,依山傍水、清幽静谧,若是不小心误入此处,只会认为是世外桃源,而不是热闹的书院。
这期间,圣上背后夸赞了多少遍,贵妃又咬碎了多少颗银牙,工部官员又抹了多少冷汗,渔舟全都当成了过眼云烟,成天忙成狗,哪有心思管这些勾心斗角的东西。她本着“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的心态,只管埋头苦干。
中秋前夕,一千卷藏书如约而至,为报左擎苍老先生捐书之恩,渔舟忙里偷闲,亲自画了一幅知微草堂现状图送往衡州。
知微草堂未兴建前,渔舟一直想寻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将《踏莎行》“上交给国家”,后来又想文渊阁藏书数以万计,《踏莎行》扔进去不过是锦上添花,一定会束之高阁,岂不是浪费了西门先生和自己的一番心血?因而,迟迟未能下定决心。再三思量后,决定将《踏莎行》混入一千卷藏书一并放入了“兴亡楼”,将来给外出游历的游学弟子当地理书看也是不错的,虽然它的价值应该远远不止如此。
紧赶慢赶,终于在八月暑退之时,知微草堂和言德女子学院迎来了第一批学生。
比起言德女院的门庭若市,知微草堂自然是“门前冷落鞍马稀”,因为早就有风声说知微草堂“有教无类,男女不分,且教书先生大都是些乌合之众”。因此,尽管有东陵氏的老先生坐镇,敢把孩子送来的人并不多。倒是国子监有不少学子来捧场,生怕千帆先生心中失落,引得渔舟哭笑不得。
无独有偶,表嫂阙舒甚至把走路都不稳的雪团子抱来了,亲戚朋友们简直是操碎了心。爱女心切的太傅大人就更不用说了,族内弟子,不分男女,全部交给了知微草堂。连宣大人都不甘落后,已经独当一面的白芷、紫苏、当归、忍冬全部正式拜入了游学门下。
林林总总,陆陆续续,知微草堂第一批学子共一百人,男孩八十名,女孩二十名,年纪从八岁到十五岁不等,除去东陵氏子弟,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穷苦人家孩子。
知微草堂自是不讲究“男女不同席”的虚礼,但是入住的寮舍隔得颇远,衣裳服饰也有极大差别,男孩着时下书生盛行的青色交领长衫,女孩则着“自领至裳,去地一寸,袖长过手,复回不及肘三寸,用玉色布绢为之,宽袖皁缘,皁绦软巾垂带”的襕衫。大燕朝还未出现襕衫,这是由渔舟亲自吩咐指点,绣娘赶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