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anxiang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在自由交易区的运转进入正轨以后,广东外围的战事进入难得的平静期,三方都开始克制起来,不愿意轻易挑起战端。
以广州的清军而言,自觉军事力量最弱,自身粮道又被三元里联军一方掐住,一旦打起来必然会粉身碎骨,自然不愿意攻打英国人或三元里联军。
不过,广州的官员们也不是什么都没干,天天向朝廷那边写奏折,陈述情况,希望朝廷能派大军过来解围。
至于英国人,更不愿意打仗,也没有任何发起战争的理由。
如果说进攻广州,在三元里联军虎视眈眈地情况下风险太高,回报也不见得有多少。
至于直接进攻三元里联军,英军现在的军力不足一万人,单以人数而言还不如三元里联军,就算以英军的自大,觉得以精锐程度而言英军必然远胜中国军队,也觉得打起来损失必然惊人,很不划算。
而且,进攻三元里也没有什么必要,第一次进攻三元里是因为觉得中国人软弱客气,第二次进攻三元里是因为希望取回丢失的六百万两白银,这第三次又为的什么?
有这么长时间,那六百万两赎城费肯定早就被转移了。
李仙所领导的三元里联军一方,倒有意同时吞下两方,但也知道自己实力不足,与清军和英军作战,压倒任何一方容易,但同时消灭两方就有所不足了。
更何况,这段时间以来自由交易区办得有声有色,跟英国人的茶叶贸易也在澳门大力开展,每天都数量庞大的钱财、物资进入联军的仓库,火药和子弹、大炮等军事物资的生产也不断取得进展,士兵训练也卓有成效,可以说时间完全站在三元里联军一方,每过一天联军的实力就要增长一分,就更没有理由过早开启战端了。
甚至有人认为,只要这样积累一两年,联军的实力会达到非常恐怖的程度,正面对抗清国所有军队都不在话下。
在三方的默契之下,六个月的时间匆匆而过,各方的力量对比发生越来越明显的变化。
李仙倒希望这样的对峙能在延续一段时间,可惜现实不会允许这样发展。
到中国的英军兵力原先有两万名以上,其中一万两千人在广州看守后路,另有七千多名英军北上,进攻福建、江苏一带,却取得了很大的战果,可比留在广州的同行们强多了。
北上的英军一路如入无人之境,之后占领宁波,又进入长江口,先后占领镇江和扬州,竟把京杭大运河的运输都给阻断了。
这一下,真正击中了清廷的软肋,南北物资输送中断,北京的粮价和物价立即非常三倍以上,道光皇帝终于坐不住了。
官场上原来有句话叫做欺上不瞒下,皇帝在开展以来就没听过什么不利的消息,都是各地传来遇到英军多少人然后消灭多少人的好消息,到了如今手下们不敢也没有能力继续瞒下去后,坏消息才到了皇帝的案几上。
也就在这时候,皇帝突然发现原先觉得一片大好的形势突然逆转,不再是消灭多少多少英军,而是形势在单方面恶化,不断传来某城某地失陷的传闻,甚至扬州这等大城都被人攻下,南京也不再是安全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