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遣使赴辽国(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anxiang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这会包大人说话了,他就知道一会肯定有王旁,反正他也是当朝的元老,又有威望在,他清了下嗓子示意他要说话了。“启奏圣上,微臣认为出使辽国者应有文采,我听说那耶律洪基也是喜欢汉学之人,诗词造诣颇深,若是一般年轻人怕去了担当不了此任。”

王旁听了偷笑,还得说是义父大人向着自己,先把自己择出去了。

群臣又是一阵嗡嗡声,仁宗着包大人,老包啊老包,满朝文武新官就不说了,就你们这几个老臣早把你们透了,就耶律洪基那几句诗词,也能在我大宋朝提得上造诣深么?

“哦?这我到没听说,群臣有谁知道耶律洪基做过什么诗词么?”仁宗故意问道。

包拯假装刚刚注意的欧阳修也在朝廷似的,惊讶的说到:“哎呀,欧阳翰林学士肯定知道,是吧?永叔。”

欧阳修了包拯一样,心里这个骂,你这庇护义子也罢了,干嘛把这雷推我身上,谁不知道这辽国当今皇上耶律洪基,想起一出是一出,最爱刁难使者。但是包拯既然这么说了,如果说自己不知道,岂不是让人笑话。

没办法欧阳修硬着头皮说到:“辽国皇上通音律,善书画,爱好诗赋,与他的臣下有“诗友”之交。比较盛传的是《题李俨**赋》 昨日得卿**赋,碎剪金英填作句。 袖中犹觉有余香,冷落西风吹不去。 ”

包拯一听对仁宗说到:“您,我说不假吧。本诗将李俨所做《**赋》佳句名诗比作缤纷的菊花,余香袅袅,风吹不散,“袖中犹觉”写得尔雅有致,特具韵味。反正我包某是写不出来。”

欧阳修就差没瞪他一眼,写不出来你这得瑟。

仁宗着欧阳修点点了头,刚要开口司马光站了出来,司马光与欧阳修可是挚友,他知道欧阳修一百个不愿意去,于是站出来说到:“启奏圣上,臣认为欧阳永叔不适合,永叔学问没的说,不过这掌管翰林院公务繁重,为国家选择良材才是重要。更何况契丹人好战,选个文弱之人去不合适。”

他这么一说,大伙又将目光都投到了种谔身上。种谔一拨愣脑袋谁也不,他是武将天生就爱咋咋的脾气,他也知道也轮不到他去,所以干脆不理会。

仁宗摇摇头,他不是觉得种谔不行,而是种谔的职责比欧阳修更重,种谔掌管枢密院,国防的大事他负责,怎么能跑去跟邻国一个皇太后贺寿去呢。

这会轮到太子赵曙出场了,他叹了口气说到:“要说这辽国这事,说起来也不是大事,辽设南面官和北面官双轨官制,以“本族之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官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官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 这种治理颇似西夏的藩汉两制。”

嘿,终于说到正题了,王旁一太子心里似乎有点光良了,赵曙消息灵通,当年都能知道月下的生父是狄青,更何况辽国的信息。好吧 ,选我吧。

赵曙微笑的了王旁说到:“要说这一国两制的制度,还是王侍郎对此官场管理熟知,更何况有前次出使西夏的经验。”

王旁不等赵曙继续往下说,再多说了牵扯出何里钵的身份,那就不是一两句话说到清楚的。早晚这事还得轮到自己身上,杠死*朝上,不死接着晃。

想到此,王旁跨前一步大声说到:“给辽国的一个老太婆贺寿,何须麻烦各位军机繁重的大臣。臣王旁愿往!”

本文特注:关于辽国国号问题,此时间应为契丹,但为了读者阅读方便统一称之为辽国,再此加注,以示说明: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96年改元神册,改渤海国为东丹国,立其长子耶律倍为东丹王,后为辽的藩属。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在开封(并定都于此)改汗称帝,正式定国号为“辽”,后被后汉高祖刘知远击退,还都幽州、上京,9年萧太后(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曾复更名“大契丹”,066年辽道宗耶律洪基恢复国号“辽”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96年改元神册,改渤海国为东丹国,立其长子耶律倍为东丹王,后为辽的藩属。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在开封(并定都于此)改汗称帝,正式定国号为“辽”,后被后汉高祖刘知远击退,还都幽州、上京,9年萧太后(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曾复更名“大契丹”,066年辽道宗耶律洪基恢复国号“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