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建设非洲根据地(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anxiang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当天陈承宇召开了包括11名建设委员在内的150名留尼“建设军”骨干会议。会议上陈承宇首先讲的是安全问题,尼日利亚土著民族多,英军在尼日利亚留下来的名声不好,连带着当地土著对同属外来者的我们,看法估计跟英军差不多,他们还不了解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百般忍让,千万不可发生流血冲突。

在没有建成城堡之前,你们只能住在军舰上,我会留下二艘军舰保护你们,直到建好城堡。至于怎样才能让我们与当地人融为一体,要让当地人相信我们呢?我看还是从油棕果入手。

我们在农河河口这里,大家看地图,离大海四公里处,这儿有一个天然港湾,目前只有二三户土著人居住,这里有几十平方公里,宽得很,我们离这几户人家远一些,在农河边建设榨油厂。”

“记住,这个榨油厂非常大,每天要处理三百吨以上的油棕果。大家不要认为不可能,尼日尔河下游三角洲达到三万六千平方公里,这个区域都产油棕果,大家可以想想看,这里有多少油棕果。”

“我刚才说了,在河口这里建个大型榨油厂,同时建在一起的,还有一个肥皂厂,棕油不但能吃能炒菜,还能制肥皂,肥皂有专用洗衣服的,还有专有洗澡用的,全世界每天都要用到,这个用量非常巨大,所以我把和当地土著接受的第一步,定在油棕果上。”

“我们在近河、人口密集的地方开商店,兼营收购油棕果。油棕果太多了,我们摘不完,我们让本地土著去摘,摘回来了,当场过枰给钱,有钱了,他们就会过到商店购买商品,一来二往,就会建立信任,他们就会听我们的,到时我们建好学校,凡是这里的儿童,全部免费入学,学校课程必须包括有我们中国的历史、文化,这样二三代之后,他们就会和我们融和在一体,这里也就成了我们立足的地方。”

“再一次重申,安全问题。例如刚才说的商店和收购点,一定要用砖砌围墙,围起来,只留大门,大门当然也要用铁门,记住,每个商店和收购点不少于4条狗,一定要有狗,要有地下室,预防万一抵挡不住,就要退回地下室等待救援。”

“运输船每天都要例行到收购点一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收购点一般建三层楼,楼顶就是制高点,有异常情况,应携带武器上楼顶,发现有翻墙而入者,杀无赦。记住,入侵者不死,就是你死,想要活命,就要敢开枪,一定要记住一句话,一定要以牙还牙,遇事退缩,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不但于事无补,结果是助长对方嚣张气焰。”

“还有在各地建学校和教堂的问题,学校和教堂要连在一起,也要建围墙,这些费用来自美国摩门教,由他们赞助,质量一定要好,要坚固牢靠,学校和教堂圴要配备建立地下避难所。”

“至于建筑原料问题,还是老规矩,要靠我们自己制造,大家看地图,思乌这里有大量的煤,石灰石,所以水泥厂、火力发电厂就建在这里。修一条从奥尼查到奥卡,到恩乌(Ngwo)的路是当前第一件要事, 这条路大概84公里,沿途没有桥梁,以我们的机械化施工速度,很快就能打通,水泥厂选择在恩乌建造,红砖厂在各城市建造,把煤运过来就可以了。”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将电令从巴西那边,把所需的物资例如工程机械、柴油、红砖、水泥、食品等等,尽快运输过来。你们的首要任务是建立首个定居点,包括商店和收购点,以及开通往恩乌煤矿的路。至于入海口的榨油城和肥皂厂,前期工程由陈晓他们来建设吧。”

陈承宇又发电报给杜克造船厂,催促赶制100吨至1500吨不等的内河船。以柴油为动力。想到尼日利亚的油田,又给格兰小姐发电报,委托她寻找一家钻井公司,又叫杜克实验室定制一套日处理200吨原油的炼油设备。

又把刘雄叫来,在榨油城和肥皂厂间隔5公里处画了一个圈,告诉刘雄:“不久将有石油钻井队来,叫他们就在这儿钻井,炼油设备已加工定制,不久也将运输过来,以后在非洲和美洲我们就有自己的石油了,不用从苏门答腊岛万里迢迢的运输过来了。”

刘雄点点头表示记住了。陈承宇又把这里叫做三角洲工业区。

又发电报给合浦五洲商会,把巴西和尼日利亚的情况详细说明,邀请五洲商会到巴西和尼日利亚做生意,巴西这边的生意先从华人开始,现在在巴西的华人已达十余万,还要增多。尼日利亚也将陆续移民华人,估计以后会和巴西一样多,同样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五洲商会议事堂里,电报在主要领导人手中传了一圈。此时五洲商会已经大扩展,继年前大力垦荒,春季种植水稻220万亩,夏季则达到了420多万亩。此时春季水稻收割完毕不久,420万亩的田里如今是绿油油一片。

春季水稻共收获125万吨稻谷,平均每亩产量达到600斤以上,把一百个储粮仓放得满满的,廉州府上上下下,无不笑逐开颜,新任知府赵经野(真实历史赵经野在1907年才任廉州知府,因剧情需要,在此提前就任)激动连连之下,上折报喜:“……兹有合浦陈氏子弟名宇承者,师从西洋美利坚国之洋技,并推阵出新,以种种机械恳荒二百余万亩,又施以神奇化肥,亩产干谷逾一千斤 (清代一斤16两),春季水稻收获颇丰,臣思之良久,若在我中华大地上推广此良法,何愁灾年?”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