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明府中的男人(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anxiang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对窟村这样一个名字,钱斌并不太熟悉。

钱斌看了半天照片,没发现有什么异常,他对李潇冉说道:“这名字真是奇怪,也没有写寄信人。”

李潇冉一脸疑惑地问道:“是不是什么无聊的人和咱们开玩笑?”

“不对,如果是认识的人,大可以在信封上写点更恐怖的东西,这样才能达到他们要的效果。可是现在这份信封里除了一张旧照片并没有其他东西,可见这送信的人并不是在开玩笑这么简单。”

钱斌努力地把记忆中某幅画面与这照片进行联系。

“这幅照片好像在哪里见过。”他连忙跑进书房,翻开一摞摞堆积的书册,从一个玻璃柜中找到一本厚实的相册,相册是硬皮的,上面已经积了一层厚厚的灰。

“这不是我小时候的照片吗?”李潇冉也跟着进来,看见钱斌蹲在地上翻找着什么,就问道。

“找到了!”他拿起一张照片说道,语气中充满兴奋和激动。

“找到什么了?”李潇冉走近问道

她下意识地看了眼钱斌手中的照片,不禁吓了一跳,钱斌手上的照片是自己和母亲的合影,照片中上有一对母女,一个女人拉着一个女孩。女人微笑的目光看着镜头,孩子依偎在女人的身边,脸上挂着孩童般的天真的笑。女人和孩子背后是一排老式砖瓦房,灰色的屋檐加暗色的墙,看得出照片拍摄的时间,是在很早以前的农村房子,而墙上写着几个大字,字迹依稀能够被辨别出“窟村”。

一模一样,李潇冉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小女孩的长相竟然和自己小时候一样。她再一次确定了右下方的拍摄时间,白色的水印字在旧照片上印刻着:1988年5月13日;钱斌手上的照片时间显示为:1988年2月13日,看来不是同一个人,照片并不是同一个时间拍摄的。

李潇冉不明白的是,自己什么时候去过那个叫窟村的地方?为什么在不同时间拍下照片?如果照片中的女孩都是自己的话,自己身边的男人是谁?李潇冉清楚那男人并不是他的父亲。

他的父亲李旭东常年在国外,平时只是电话或通过网络才和潇冉联系。再说年幼时父亲和母亲一直待在城里,并没有去过什么叫窟村的地方。

“你看是不是很像你小时候?”

“.....确实很像,可是这个男人是谁,窟村是什么地方?”

“我来查查?”

钱斌打开电脑,通过网络搜寻各省市关于窟村的信息,但看到图片又不没有一张与照片上的吻合。

“没有啊,该不会这照片是P的吧”

钱斌的这句话突然点醒了潇冉。是的,如今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一张普通的照片可以通过合成的手段制作而成,那么所谓的相似或者雷同也就不难解释了。如果这张照片真的是P出来的,那是谁会做这样的事情,有会有什么目的做这样的事情呢?李潇冉默默地坐到客厅的沙发上,脑海中仔细地拼凑这每一个环节。她确信自己是世界上对一无二的,没有任何人能够取代自己的位置,无论过去将来,她都是李家的独生女儿。

钱斌走过来,在她身边坐下说:“潇冉,不要胡思乱想。说不定真的只是谁和我们开玩笑,这照片也只是P出来吓唬人的。”

“钱斌,我们要不去问问大姨。她是从小看我长大的,她会不会知道些什么?”

李潇冉的大姨叫刘凤梅,她是潇冉母亲的姐姐。说起这个大姨,命也是很苦,很早就没了丈夫,独自一个人住在乡下的刘家老宅里。刘姨有一个女儿,和潇冉一般大,一直都和她妈妈住在一起。去年过年时,潇冉和钱斌曾经去过一次刘家,看了看病重的刘姨。可怜的她得了肺病,失去劳动能力只能由女儿照顾着。说起刘姨的女儿,一双生得倒是十分好看,浅浅眼睛大大的,笑起来也十分甜美。她叫刘楚娇,大家都叫她小名娇娇。儿时就失去父亲,一只跟着母亲相依为命,她把姓氏也给改了,她最大的愿望只是和她母亲过一辈子。刘姨的家住得离潇冉不远,李潇冉决定回一趟老家看看,顺道问问她关于照片的事情。

已经很久没有走过这头条路。河道笔直的穿过,河道两岸是数不尽的树林和延绵的山丘,河道里的水早已干涸,清澈的河水只保留在仅存的记忆力。李潇冉和钱斌开着车一路朝西而行,两人都默默地没有说话。车胎碾压这碎石和沙土铺成的小路,这条路看起来十分的窄,仅能让一辆车通过。前面就是刘姨的家,刘姨的女儿接到潇冉的电话说会在这里住上几天,高兴地跑去镇上采办些肉菜和用品,娇娇已经许多年没有见过潇冉,在她印象里李潇冉还是很多年前的模样,如今她已经变了副模样,成熟且富有气质。车一点点得前进着,很快就到了刘姨的门前。车停在门口,钱斌和潇冉从车上下来,钱斌招呼着娇娇拿行李,而潇冉则站在一旁观察着这个久未来过的地方,这个地方曾经也是她的家。

窟村的历史比所有人的想象的还要久远,时间的痕迹往往会被忽略,被埋没在漫漫的长河之中。作为一个村镇,窟村不算大。仅有的土地如今都被建造了居民区,村子吸引企业投资建厂,农民们手里仅有的土地被卖了去,青壮年没有了地只能跑去县城或更远的大城市打工,村里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外来人在这座村里不算新鲜,更多的人来这里不是为了呼吸干净的空气,寻找自己所谓的自由。外来人口不断地涌入进企业新办的工厂,轰鸣声打破了村子的宁静,一车车的石膏、面粉、木材被大卡车拉着往外运送。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