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anxiang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陈信作为国王,实在是没必要亲自下场,去主抓这些事情,要是所有的事情都要他亲自抓,那他早就累死了。
后世的总理是非常让人尊敬的圣人,陈信心中充满了敬意,但要是让陈信去学习,那绝无可能。
不过,也不能彻底的放权,半年前的那场大清洗,就是因为他太过信任手下,没有丝毫的制约手段,还完全放权造成的恶果。
陈信的拿着一支笔,在一份名单上画了几个圈,就你们几个人了。
这份名单上的人,全部都是虎贲,现在的陈信,需要的就是让这些忠心的手下,建立起一个忠诚而制度完善的个部门,然后才能往里面填充聪明人,让他们在陈信划定的圈子里面施展手段。这样就最大程度上减小了再次发生大清洗的概率。
接下来,就是邮政体系了。
中国最早关于通信的记载,是来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殷即商代,亦称殷商。殷的故都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清光绪年间,在此掘得龟甲兽骨,上刻文字,后称甲骨文。
甲骨文中记载着殷商盘庚年代(公元前1400年左右),边戌向天子报告军情的记述,有“来鼓”二字。经考证,“来鼓”即类似今天的侦察通信兵。
在古书《诗经》中,也有“简书”的记载,‘简书”就是用兽骨刻上文字,由通信兵传递的官府紧急文书。
“简书”出于殷末周初(公元前12世纪一11世纪),这也就是邮驿的前身。
邮驿与烽火台通信,都源于奴隶制国家在政治和军事方面对通信的需要。利用烽火台传递信息,虽然较快,但只能起到报警的作用,很难满足掌握敌情,指挥作战的需要。
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治军事上的需要,从殷商时代的“来鼓”到了周代已逐步形成了传送官府文书的更加严密的邮驿制度,并与烽火台互为补充,配合使用。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公元前221年),在全国修驰道,“车同轨、书同文”,建立了以国都咸阳为中心的绎站网,制订了邮驿律令,如竹简怎样捆扎、加封印泥盖印以保密;如何为邮驿人马供应粮草;邮驿怎样接待过往官员、役夫等,形成了中国最早的邮驿法。
汉代邮驿继承秦朝制度,并统一名称叫“驿”。规定五里一,十里一亭,三十里置驿。
邮驿还随着“丝绸之路”的形成而通达印度、缅甸、波斯等国。
到了唐代,邮驿大大发展,全国共有陆驿、水驿及水陆兼办邮驿1600多处,行程也有具体规定,并订有考绩和视察制度,驿使执行任务时,随身携带“驿卷”或“信牌”等身份证件。
宋代由于战争频繁,军事紧急文件很多,要求既快又安全,因而将由民夫充任的驿卒改由士兵担任,增设“急递铺”,设金牌、银牌、铜牌三种,金牌一昼夜行五百里,银牌四百里,铜脾三百里。实行每到一站换人换马接力传递。
到了元代,由于军事范围和疆域扩大,仅在国内就有驿站1496处,并将邮驿改称为驿站。
明代在沿袭旧制的基础上,由于海上交通日渐发达,随着郑和七下西洋,还开辟了海上邮驿。
接下来还有现在还没有改国号为“清”的后金。
如果没有陈信的干预,未来还会有清、民国来继续中国的驿站系统。
清初官办驿站1600余处,驿卒七万余名,驿马四万多匹,归兵部主管。19世纪中叶以后,驿站经费多被官吏贪污中饱,驿政废驰。到了清朝末年,近代邮政逐步兴起,驿站的作用日渐消失,于是,1913年1月,北洋政府宣布全部撤销驿站。
邮驿制度起源于奴隶制度的国家,盛行于封建社会,并随着封建制度的衰亡而告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