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3 章 “禅师”的夺冠法宝(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anxiang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1999年夏天,湖人高薪把如日中天的菲尔杰克逊请到洛杉矶。

菲尔杰克逊虽然只拿过一次最佳教练,公牛的两次三连冠,人们也归功于“篮球之神”乔丹,但传奇不愧为传奇,一来就率领湖人队拿了冠军,还让奥尼尔同时获得常规赛MVP和总决赛MVP。

奥尼尔横行NBA那么多年,这才成了毫无争议的联盟第一中锋,甚至联盟第一人。

人人都知道,公牛王朝靠的是三角进攻,菲尔杰克逊的进攻靠的是三角进攻战术。

从那个赛季开始,湖人就被打上了三角进攻的烙印。

“禅师”菲尔杰克逊用三角进攻战术,给公牛带来六冠,又给湖人带来三冠。

陆笑风更知道,前世的未来,“禅师”重新入主湖人之后,又给湖人带来两冠。

在三角进攻的帮助下,“禅师”执教一共拿了11个冠军。

那看起来,三角进攻,似乎就是夺冠的法宝,其他球队和其他教练,就该群起效仿。

就像未来那样,勇士队打小球战术成功,几乎所有球队都开始打小球。

可事实上,除了“禅师”,除了公牛和湖人,三角进攻就没成功过。

那些“禅师”的追随者、效仿者,最终都以失败和下课终结,不管是布莱恩肖,还是“老鱼”费舍尔。

三角进攻,在陆笑风所知的未来,在NBA联盟里绝迹。

这是为什么呢?

陆笑风也不知道。

三角进攻战术,研究起来相当复杂,有上百个配套的战术变化。

而且说什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颇有点岳飞兵法里说的“变化之道,存乎一心”的意思。

但说起来很简单,就是给队里的超级球星创造一对一单打的机会。

曾经的乔丹、奥尼尔,未来的科比,无疑都是一对一单打无敌的存在,几乎所有球队,面对他们的时候,都不会给他们完全单打的机会。

“禅师”的三角进攻,出发点就是给队里的第一得分手,创造一对一的机会。

它的战术要求,首先要有一个内线支点,能自己进攻,又能组织球队,其次还要有一个超强的外线终结者,能一对一将球打进。

这先天上就决定了许多球队没法模仿。

而且,它有一个让陆笑风最讨厌的特点,那就是弱化控球后卫的作用。

在三角进攻战术里,控卫的作用除了是射手,就只能是防守大闸,组织进攻,跟他没多大关系。

随着球员们的运动能力和投射能力越来越好,空位投篮成了未来篮球进攻端的主旋律。

在得分效率上,球星们的一对一单打,肯定是比不上空位投篮的。

加上NBA的规则变化,越来越有利于外线球员的进攻,内线单打的频率只会越来越少。

相对于“一人打,四人看”的一对一,多人参与的开放式进攻,才是教练们的选择。

恐怕是这多重因素的作用,才造成了三角进攻的凋零。

好在上赛季湖人的主要轮换球员,现在就只剩下科比和乔治。

所以,新教练,新气象,按老板的要求,汤帅摒弃了三角进攻,大家都能接受。

打惯了三角进攻的球队新任老大——科比,也想着革故鼎新,对于汤帅的新战术,也主动带头学习。

因此,训练营里,没有任何纷争,一派和谐景象。

在汤帅的战术里,陆笑风是第一持球人,奥多姆是第二选择。

科比,则是进攻端的终结者。

这对科比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

因为从他进NBA开始,就没离开过奥尼尔。

在以奥尼尔为核心的三角战术里,他不但是外线终结点,还是外线的组织者。

即便在奥尼尔因伤缺席的时候,因为湖人控卫上的弱势,科比依然是外线的持球人,得分和组织都要兼顾。

在球队原来的战术里,他既没法全力得分,也没法全力组织,事实上,很多时候,他都打得有点犹豫。

也就是说,在“禅师”的战术压制下,科比的得分天性,被压抑了。

拿球的时候,他总是会犹豫一下,运几下球,才发起进攻。

而汤帅给他的新定位,却要求他无球跑位,一旦找到进攻机会,立刻出手。

这对科比来说,当然也是一个机会。

一个彻底释放他得分欲望的机会。

外线有陆笑风、巴勒特,甚至还有奥多姆,他再也不用持球面对防守人,千辛万苦摆脱防守,才出手投篮。

既浪费体力,又效率低下。

但那么多年养成的打球习惯,没那么容易改变。

习惯的改变,往往要经历阵痛。

“No!科比,不要犹豫!不要传球!进攻!投篮!”

科比利用米姆的掩护摆脱防守,接到陆笑风的传球,却习惯性地停了下来,观察队友的位置。

防守他的乔治,立刻就到位了,他又只好把球回传给陆笑风。

汤帅站在场边就大声喊了起来。

科比摇摇头,无奈地耸了耸肩。

“嘿!科比!出了机会就出手。其他人有更好的机会,我会传球的。”

陆笑风也走到他旁边,跟他交流。

以前从来没有跟优秀的组织后卫做过队友,科比一时之间,还是没法适应。

“我知道!我知道!给我点儿时间!”科比不断点头。

这是打阵地战的时候,科比这个进攻端的最强点,无疑是战术的第一选择。

汤帅设计了好几套围绕科比的进攻战术,但科比个人的持球单打却是最后一个。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